冯皋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踏遍青山不问名,鱼天沙岸雨初晴。 译文1:我走过了千山万水,却不问自己的姓名,就像鱼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游弋。 译文2:踏遍青山,不求名分,如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雨后初晴的天空,景色宜人。 注释1:宁海寺:即林逋隐居的地方,位于杭州西湖之滨,因此又称“孤山”。 停桡月向松间落,借榻云从海面生。 译文1:停下船桨
【注释】 泊:停船靠岸。鸳鸯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中,因湖中有两山对峙如鸳鸯而得名。迟:迟来。“野客”句:野客是诗人自称,春兴指春天的兴致,轻舟指小船。夕阳西下时,坐上小舟,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十分舒畅。“湖光”二句:湖水映出天上的云彩,水波荡漾,一片朦胧。“戍鼓”句:边关的战鼓声此起彼伏,隔岸传来阵阵渔歌之声。“参差”句:远处渔人吹笛的声音参差不齐,悠扬入耳。“独立”二句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高启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野客聊乘秋兴馀,白云重访旧禅庐。 “野客”指的是隐居山中的隐士,他们常常在秋天的时候去访问寺庙,欣赏自然风光。在这里,诗人用“聊乘秋兴馀”来表达他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以及他在秋天时的闲适心情。 溪边路失冲泥后,谷口寒生入夜初。 “溪边路”指的是诗人行走在溪边的路上,“冲泥后”表示他已经在雨后走了一段路程
暮春宿觉林寺 幽栖何处不安禅,戛耳潺湲漱石泉。 寺里春风当浴罢,雨中山色属尊前。 林深旧叶埋芳径,僧去空堂锁断烟。 十载放歌凭两屐,一龛长共白云眠。 注释: 1. 幽栖:指隐居的生活。 2. 戛耳潺湲:形容泉水叮咚的声音。 3. 寺里:指寺院里。 4. 浴罢:沐浴完毕。 5. 山色:山的颜色,这里指春天的景色。 6. 林深:树林深处。 7. 旧叶:凋零的树叶。 8. 空堂:空荡荡的殿堂
诗一 注释: - 高学博: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 见枉分韵:意为收到别人赠送的礼物或书信后,回赠以诗歌。 - 一毡远寄海天涯:意为将来自远方的毡子(一种用于铺在地面上的布)寄送到遥远的海角天涯。 - 遣兴时过处士家:意为在闲暇之余,偶尔会去拜访一位隐士,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诗二 注释: - 瓜熟尽堪分五色:形容成熟的食物颜色丰富多彩,可以用来比喻丰收或美好的景象。 -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在石屋山寺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石屋山的自然景致:青天万仞插孤峰,回合珠林翠几重。秋去夕阳飞弃堕,客来清夜老僧逢。“青天”“孤峰”“翠几”等词,渲染了山寺的清幽和神秘氛围;“飞”“落”“逢”等字,描绘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真切感受。后四句写山寺的建筑及僧人的佛事活动。 【答案】 译文:青天万仞插入高高的山峰,环绕着几重珠林的翠绿。秋日的太阳落山,云彩飘荡像佛阁金铺一样昏暗
野客饶春兴,轻舟坐夕曛。 湖光天下上,暮色水氤氲。 戍鼓连城动,渔歌隔岸闻。 参差吹未已,独立望夫君。
野客聊乘秋兴馀,白云重访旧禅庐。 溪边路失冲泥后,谷口寒生入夜初。 清供爇檀茶未熟,幽篁匝径叶全疏。 来游悟得空门意,一笑浮生万事虚
幽栖何处不安禅,戛耳潺湲漱石泉。 寺里春风当浴罢,雨中山色属尊前。 林深旧叶埋芳径,僧去空堂锁断烟。 十载放歌凭两屐,一龛长共白云眠
踏遍青山不问名,鱼天沙岸雨初晴。 停桡月向松间落,借榻云从海面生。 诗到上方俱入悟,客逢高衲更多情。 独予伏枕春风后,薜荔空裁野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