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注释】宵:夜晚。羁绪:羁旅的思绪。伴:陪。啼螀:秋夜的寒蝉。灭烛:熄灭蜡烛以省思,这里指不点灯。思量:思索,思考。明蟾:明亮的月亮,这里指十五的月亮。随宜:随意,任便。他乡故乡:家乡和外地。 【赏析】词人以“篱菊十分黄”作结,表明自己虽身在他乡,但并不悲戚。他乡虽非故乡,却也有值得称道的景物。作者在异地他乡,依然能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在异地他乡仍保持着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注释】 绀碧:深绿色。 玄都:古地名,这里泛指名胜地区。 周郎:三国时孙权手下将领周瑜。 袁安:东汉人,曾隐居于北乡袁安亭,后人称他为“袁安”。 清癯:瘦削的身躯。 【赏析】 《太常引·赏心亭》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赏之情。全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溪流绀碧柳扶疏。”溪水清澈碧绿,岸边的柳树疏朗有致。
诗句:桂华清影漾曾波,月借水光磨。孤宿笑霜娥,算耐得、长宵几何。 译文:桂花的香气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月光在水中闪烁,仿佛是在打磨着水波。独自守候在夜晚的月亮,嘲笑着寒冷的霜花,不知道它能坚持多少个夜晚。 注释:桂花(桂华):桂花的香气。漾:波纹扩散。曾波:水中波纹。月借水光磨:月光在水中闪烁,如同打磨着水波。孤宿:独自守候在夜晚。霜娥:寒冷的霜花。算耐得、长宵几何
诗句:小楼丝雨碧桃松,黄入柳条风。 译文:在小楼上,细雨如丝落在碧绿的桃花上,黄色的阳光照进柳条中。 注释:1.小楼:描述一个小型建筑或住所。2.丝雨:形容雨点细小而轻柔。3.碧桃松:指桃花的颜色像碧玉一样清澈,且花朵繁茂。4.黄入柳条风:黄色的阳光照在柳条上。5.生小惯、纱窗个侬:指习惯了这样安静的生活,与爱人共度时光。6.羞弹绿绮,懒裁白苎,无奈是惺忪:指女子害羞,不愿意弹奏乐器或裁剪布匹
【解析】 此为咏史怀古诗,上片写景,起句“斗鸡台下草丛生”,点明地点是台城。次句“吹断玉参差”即吹断玉箫声,以喻战乱。“春到野田迟”写春色迟迟不至。下句“有大业垂杨几树”写有志之士,尚在艰难岁月里。“同来载酒”三字,写出了当年诗人和志同道合者一起饮酒的豪气。“伤情词客”一句,既表明了他们都是文人雅士,又表明了他们悲歌慷慨、壮怀激烈。末两句“苔藓绿遗碑,访遍了雷塘未知”,用典,《晋书·殷仲堪传》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主要景物,主要情节及重要语句等进行赏析。 “隐囊闲侧帽檐纱”,意思是诗人把帽子脱下后,把头发束在帽子的一边而露出来。这里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春色遍天涯”意思是春天的景色遍布天涯。这是说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小阁夕阳”意思是在一座小楼里看着夕阳
注释: 太常引:这是一首词牌名。 古愁:指忧愁,感慨。 分韵:即分韵写诗。 示:给予,告诉。 诸同慨者:给那些有相同感慨的人。同慨者,有相同感慨的人。 楼深人静燕飞时:楼高人静的时候,燕子飞舞。 树密午阴迟:树林茂密,阳光斜射,时间拖得很长。 咒罢篆烟微:念完咒语,篆刻的香烟渐渐消失。 启心事、莲台早知:开启心事,早有所觉悟。莲台,佛教术语,佛座。这里指佛祖。 黄昏徙倚:傍晚时分,徘徊不定。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怀,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名利看透后的淡然。 首句“晓凉翠阁礼慈云”,交代了时间、地点及诗人所做的事情:“礼”字暗含诗人在此时此地,有感而发,有所思虑,有所感悟,因而用“礼”字来点染;“慈云”,即佛祖之像,佛教中供奉佛陀的地方。这里指代佛教。“晓”、“凉”二字,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颔联“梵诵熟灵文”,意思是说
【诗句】 太常引 夜深溪馆起微飙。天末故人遥。丛桂几时招。梦不到、苕南画桡。 相逢小泊,菊花橹背,风味话持螯。断港乍通潮。有三两、秋镫纬萧。 【译文】 夜深时分,在溪边的馆舍里吹起了微微的清风。远方的朋友,你在哪里啊?那丛桂树何时能招来你的身影?我无法梦见你,只能在苕水的南侧,想象着你在画船中的情景。 我们相逢在一个小停泊的地方,在菊花盛开的船上,谈论着螃蟹的味道。突然,江面断了,涨潮来了
太常引 绿槐蝉咽午阴趖,残梦尚婆娑。不是爱婆娑,这几日、风多雨多。 迎凉散带,销忧击柱,醉醒一行窝。揽镜意蹉跎。叹白发催人几何。 注释: 1. 绿槐:绿色的槐树。 2. 蝉咽:蝉鸣声。 3. 午阴:下午的阳光。 4. 趖:摇曳。 5. 残梦:未完的梦境。 6. 婆娑:摇摆不定的样子。 7. 爱婆娑:喜欢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 8. 几日:几天之后。 9. 风多雨多:风大雨多。 10. 迎凉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