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营平里 - 营平,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历史人物的故地。故里一沾衣:意味着这位历史人物在故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以至于每次回望都不禁泪湿衣襟。 2. 忽闻廊庙盈廷议 - 廊庙:古代指帝王的居所,此处泛指朝廷或政治中心。盈廷议:形容朝廷中充满了各种讨论和意见,可能是关于国家大事或者重大决策。 3. 却忆将军振旅归 - 却忆:突然想起,回忆。振旅归:将军凯旋而归
【注释】 1、大陇:指秦岭。 2、万岭横:万山纵横交错。 3、秦亭:古地名,今属陕西省宝鸡县东。 4、荒荆:荆棘丛生的荒芜之地。 5、汧西:即今陕西凤翔西南。 6、考牧:考查治理。 7、陇右:泛指关中以西地区。 8、姓嬴:秦国祖先是嬴氏。 9、馀风犹自事刀兵:意思是说,秦朝末年虽然国势衰败,但是余下的习俗和风气仍然还保持着当年用兵打仗的作风。 【赏析】 这首七律写秦亡后,在咸阳一带的萧条景象
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但荒荆。 汧西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嬴。 问俗依然存气节,馀风犹自事刀兵。 要知嬖幸能倾国,轵道降王见子婴
边事年来日渐非,营平故里一沾衣。 忽闻廊庙盈廷议,却忆将军振旅归。 北阙浮云迷望眼,西山烽火接郊畿。 何人再执屯田奏,见说三军正苦饥
明代诗人杨恩,字用卿,号凤池,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曾历任户部主事、监理通州仓库事务及督粮山海关等职。 杨恩的诗作不仅数量丰富,且内容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渭滨》、《草堂》和《元亭》三稿及《农谈乐府》等都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杨恩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朴实无华,同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实况
明代诗人杨恩,字用卿,号凤池,是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曾历任户部主事、监理通州仓库事务及督粮山海关等职。 杨恩的诗作不仅数量丰富,且内容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历史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渭滨》、《草堂》和《元亭》三稿及《农谈乐府》等都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杨恩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朴实无华,同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