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敬
汉家推毂重专征,天子亲劳细柳营。 雷动军声吞朔漠,云横士气作长城。 解析: 这首诗是《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通过描绘古代边疆的戍楼、战场,展现出英勇的戍边将士形象,抒发了他们誓死捍卫祖国河山的决心和豪情。诗中的“天子亲劳细柳营”指的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他亲自前往边境地区,对军队进行视察和慰问。 译文: 汉朝朝廷推崇贤能的人才,派遣他们去边陲前线,保卫国家的安全。
结发从征不受封,横行十万逾青松。 洗刀九度长流水,勒马三危第一峰。 注释:我决定出塞征战,从不贪图功名利禄,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战胜敌人无数。我曾洗刀九次流过长河的水,也曾在三危山的第一峰上勒马停留。 赏析:这四句诗以豪迈的笔调展现了一位战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首句“结发从征不受封”描绘了诗人誓死奔赴战场、不贪名利的决心
出塞曲 其八 黄沙白草望中微,沥沥寒风动铁衣。 焉支直捣休屠遁,万骑遥从天汉归。 注释:在广阔的边塞之地,可以看到黄色的沙尘和白色的草地,远处传来阵阵寒风,吹动着士兵们身上的战甲。直接攻击敌人的要害所在——焉支城,迅速打败休屠国的抵抗力量,然后率领着大军从天而降,胜利返回。 赏析:此诗表达了一位士兵对战争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气概。他站在边塞前线,面对着黄沙白草和凛冽寒风,内心却坚定如铁
【注释】 八月:指农历八月初。穹庐:蒙古包。朔:北方。霏:细碎貌,形容雪片飘落时的样子。草枯:指草已枯黄。风急:风势很大。雁南飞:大雁往南方飞去。胡笳:即胡笳乐,古代一种乐器,多用于边塞。清秋月:明亮的秋月。征人:远征的战士。泪满衣:眼泪流满了衣服。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塞北边关的戍卒们望乡思亲、思念亲人的图画
【注释】 出塞曲:汉乐府民歌。 飞将:名骑,汉代著名将领。 关弓:拉开弓箭。 武威:指河西地区。 格𩰚:箭射中敌人。 月黑风高夜溃围:天黑风高,敌军被打败。 【赏析】 这首诗是《出塞曲》的第三首。它描写了汉军在夜间与敌兵作战的情景。 “飞将关弓出武威,矢穷格𩰚救兵稀。”第一句描绘了飞将军(即西汉名将李广)挥动长弓,从武威出发,奔赴边疆抗击匈奴的情景。第二句写由于箭矢耗尽,不能及时救援
注释: 边烽:边境上报警的烽火。松山,古关名,在今辽宁凌海县西北。汉将:汉代名将霍去病曾领兵攻打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见《史记·卫将军列传》)。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昆崙河:即昆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朔风:北方寒风。血浣:用血来洗净污浊之物,这里指用血来洗净脸上的污垢。 赏析: “出塞曲其二”,这是一首描写边地战事的诗歌。诗人以雄浑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边疆战争的图画,表达了将士们英勇杀敌
诗句释义: 1. 征旗夜夜卷秋霜 - 描述出征时旗帜随风飘扬,好像被秋霜覆盖一样。 2. 轻骑追风不可当 - 描述战士们骑马如风,追赶敌人如同无法阻挡。 3. 天寒雪大迷归路 -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大雪覆盖大地,使得回程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4. 葱岭山头望故乡 - 站在葱岭的山头远望故乡。 译文: 夜晚,我军的战旗随风飘动,仿佛被霜打过一般。士兵们骑着马,如风一般迅速前进
【注释】 边庭:这里指边境之地。血战:指战争的流血牺牲。几经:经历了几次。秋:一年中的秋季,这里指秋天。白首:指年老。雄图:宏伟的志向或计划。休:停止。誓扫:发誓要扫平。龙沙:指沙漠,古代称北方沙漠为龙沙。李广:汉代名将,曾以勇敢善战闻名。不封侯:不因立下战功而被封官赐爵。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通过写将士们誓扫龙沙、保卫祖国的壮丽图景,表达了他们誓死保卫祖国
结发从征不受封,横行十万逾青松。 洗刀九度长流水,勒马三危第一峰。
边庭血战几经秋,白首雄图未肯休。 誓扫龙沙归汉阙,宁悲李广不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