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残丝曲》。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以及关键词的解释: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 “垂杨”指的是杨柳树,常在春天生长茂盛。“叶老”指树叶开始凋落。“莺哺儿”描述的是春末时节,黄莺正在喂养雏鸟。“残丝欲断”描绘了柳树上残留的部分已经快要断裂。“黄蜂归”指的是黄蜂开始寻找食物,准备过冬。 2.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
诗句释义: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译文: 在皇家园林中漫步时,看到的景象是一片洁白的水面,宫女们穿着黄色的衣服在岸边行走。周围的柳树和水草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岸边的鸭子在水中游动,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走到一个僻静的别墅里,突然发现这里曾经是一个梦境的地方。停下酒杯,轻轻摇晃着,品味这难得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恼公 汉苑寻官柳,河桥阂禁钟。 月明中妇觉,应笑画堂空。 译文注释设计: 1. 诗句解析: - "汉苑寻官柳":描述在汉朝的官道旁寻找官员的场景。 - "河桥阂禁钟":描绘了一座桥梁,桥上禁止通行的钟声。 - "月明中妇觉":指月光下,妻子醒来。 - "应笑画堂空":暗示因思念而感到空虚或寂寞的心情。 2. 关键词解释:"官柳"和"官"可能象征着官员的生活,而“禁钟”则可能代表一种约束或禁令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潞州张大宅因为疾病而无法饮酒作乐了,他遇到了江使后,便将这份忧愁和思念寄托在书信中寄给远在他乡的十四兄。 秋至昭关后,当知赵国寒。 秋天到了昭关之后,应该能感受到赵国的寒冷吧。这里的“赵国寒”暗指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 将书信系在短羽上,用长笺来倾诉自己的怨恨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书写来抒发心中的情感。 病客眠清晓,疏桐坠绿鲜。
《还自会稽歌》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注释: 野粉椒:指一种植物,即蜀葵。椒:这里用作动词,指种植蜀葵。 湿萤满梁殿:湿润的萤火虫在屋顶上飞舞,照亮了整个宫殿。梁:屋梁。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台城(古时指今南京市秦淮区一带)应该让人感到寂寞吧,我梦见了坐在铜制车轮上的车子。梦:做梦。铜辇:铜制的车,古代帝王的车驾。
南园十三首(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注释: - 南园:指李贺在福昌昌谷的家宅。 - 边让: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曾因才华出众而受到蔡邕的赏识。 - 今朝:今天或者现在。 - 忆:回忆,思念。 - 无心裁曲:没有心思去弹奏乐曲。 - 卧春风:躺在床上享受春日的暖阳和清风。 - 舍南:自己的房子以南的地方。 - 竹:这里指屋后的竹子。 - 堪书字
南园十三首(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注释与赏析: - 长峦谷口倚嵇家:描述了诗人站在嵇康故居的附近,远眺周围连绵起伏的山脉。这里的“长峦”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壮阔之感;而“谷口”则表明地势开阔,容易引人遐想。 - 白昼千峰老翠华:通过描绘白昼时分千峰之上的翠绿景色,传达了自然之美和岁月流转的感慨。"老翠华"意味着这些山峰历经沧桑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自己曾经居住的昌谷山居的生活。诗中描述了自己回到山居后,扫断马蹄痕,返回自闭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译文: 开始时,我回忆起在昌谷山居的生活。 注释: - 始为奉礼: 开始时, - 忆昌谷山居: 回忆在昌谷山居的生活, - 扫断马蹄痕: 扫清马蹄留下的印迹, - 衙回自闭门: 回到官府后自己关门, - 长鎗江米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名为《玉阶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恼公 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 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注释: 1. 宋玉愁空断:形容宋玉的忧愁之情难以排解,如同空断一般。 2. 娇饶粉自红:形容女子的容颜美丽,如同涂上了粉色,显得格外娇艳。 3. 歌声春草露:形容女子唱歌的声音如同春天的草露一样清新悦耳。
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释】 1. 南园:作者的居所,位于唐代诗人李贺的家乡福昌昌谷。 2. 南园十三首:李贺创作的一组诗,共十三首,此为其中之一。 3. 其六:指《南园十三首》中的第六首。 4. 寻章摘句:指追求文字技巧,过分钻研文辞。 5. 老雕虫:比喻无用的文字学问。 6. 晓月:初升的月亮。 7. 当帘挂玉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