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禄
清代诗人李长禄并非人名,而是清朝时期文人对“李长禄”这个人物的尊称或代称。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有名为李长禄的清代诗人。 李长禄可能是一个被后人以某种特定的身份或经历来称呼的人物。根据《挽张之洞联》中的诗句“薄海仰文宗,亦名儒,亦名相,勋业历三朝”,可以推测李长禄可能与清朝的政坛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曾任职于政府机构,并参与了多朝代的内政外交工作。
清代李长禄《挽张之洞联》释义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挽,为吊唁或送别用的对偶诗。张之洞(1837~1909),湖南长沙人,清末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学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东南巨擘”、“南学宗师”之称。1889年中法战争后,任两广总督,兼署南洋大臣,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博物院等,并参与筹建北洋海军。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敌,反对求和。1898年戊戌政变后,被慈禧太后革职。1905年又受清政府委托出使日本
李长禄
清代诗人李长禄并非人名,而是清朝时期文人对“李长禄”这个人物的尊称或代称。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有名为李长禄的清代诗人。 李长禄可能是一个被后人以某种特定的身份或经历来称呼的人物。根据《挽张之洞联》中的诗句“薄海仰文宗,亦名儒,亦名相,勋业历三朝”,可以推测李长禄可能与清朝的政坛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曾任职于政府机构,并参与了多朝代的内政外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