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画堂基构画船通,碧水涟漪碧藻丛。 - 画堂基构画船通: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画堂如同一座精巧的船只,与碧水相连。 - 碧水涟漪碧藻丛:碧水荡漾,碧藻繁茂如波纹般层层叠叠。 2. 波弄日光翻上栋,窗含烟景直浮空。 - 波弄日光翻上栋:微风吹拂,水面泛起层层光浪,仿佛阳光在波光中跳跃,最后映照到高高的屋梁之上。 - 窗含烟景直浮空:通过窗户,可以望见烟雾缭绕中的美景
诗句原文: 久阳芳草笛悠悠,春尽惊看又转头。 淅沥风光摇草树,骖驔时节逐川流。 临阶思数脂千片,绕树空烦绣半钩。 九十诏光梭脱手,多情又作一番愁。 注释: - 久阳芳草:形容春天的景色和气息,阳光明媚,草地芬芳。 - 笛悠悠:笛声悠扬,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 - 春尽:春天即将结束。 - 惊看:惊讶地看着。 - 转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飞逝。 - 淅沥风光:形容春风拂面,细雨如丝。 -
【注释】 闾门:古地名,在苏州城东。阊门即今苏州市的阊门。吴中:指江苏、浙江一带。雄:雄壮。翠袖:女子的饰袖。楼上下:指歌妓之多。水西东:指船行之速。五更:一更至五更,即夜半到天明。何曾绝:没有断绝的时候。四方:四方各地。总不同:总是不同的。画师:画家。 【赏析】 “世间乐土是吴中”二句,写阊门的繁华。吴地为吴王阖闾所建,故称其为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则说阊门最是风光。“更”有“尤其”之意
焦山 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 日转露台明夜溆,潮随斋磬韵江湄。 天从西北开天堑,地到东南缺地维。 翘首三山何处所,却看身世使人悲。 【注释】 焦山:指位于今江苏镇江市的北固山。 鹿裘:指晋代王羲之(字逸少)的皮袍。王羲之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太守),因慕道远游,曾游焦山等地,后隐居于此。此句言诗人自比为王羲之,以表示自己的清高与超脱。帝王师:指古代称有道之士为“帝王师”。 井灶
《太真图》是一首由[明朝]唐寅所创作的诗词。这首诗通过对唐代贵妃杨贵妃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美女命运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解释诗中的意境与含义: 1. 诗句解读: - 古来花貌说仙娥: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仙女般的美貌。此处用“花貌”来形容杨贵妃的美丽,而“仙娥”则强调了她的超凡脱俗。 - 自是仙娥薄命多:既然她如此美丽,命运却似乎注定多舛。这里的“薄命”可能指的是她的一生多灾多难。 -
注释 松涛谡谡响秋风,云影峦光净太空。 何事幽人常独立,只缘诗意满胸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松树在秋风中的摇曳和云影在山巅的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首句“松涛谡谡响秋风”,描绘了一幅秋天松林中松涛如诉如泣的景象。这里的“松涛”指的是松树发出的声响,而“谡谡”则是形容声音清脆悠扬的样子。“响秋风”则暗示了秋天的气息。 次句“云影峦光净太空”
【注释】 1.水色:水的颜色。 2.山光:山的光辉。 3.松阴竹影:松树的影子和竹子的影儿。 4.度(duó):穿过,通过。 5.焚香:点燃熏香。 6.对坐:相对而坐。 7.结静缘:结交清静的缘分。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在幽静的山水中,与诗书为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首句写景,次句抒情,三、四句承前启后。“明”是光明的意思,这里指光亮如水的山色,明亮的日光;“几上”即桌案上
【注释】 山水画:山、水、树木、房屋等。 “山隐幽居草木深,鸟啼花落书沉沉”:山中隐居,林木茂密,鸟儿啼叫,花儿凋零,书籍却沉甸甸地堆积着。 “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书声何处寻”:行人们拄着拐杖,穿着鞋,多迷失道路,不是书中的声音哪里能寻找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是一幅山景,在一片浓荫的掩映下,一座茅屋,一间书房,一个读书人正埋头苦读。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幅图景
【注释】 山水画:即山水诗。 树合泉头围绿阴,屋横涧上结黄茅:指诗人在山水中建了一所房子,周围是树、泉、山石、树木等自然景物。屋横于涧水之上,四周被茂密的茅草所包围。 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棋对手敲:因为这里景色优美,所以诗人经常来这里消闲。有时他还会与朋友一起玩楸棋游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山野里建造别墅的情景。“树”、“泉”
【注释】 萍踪:指漂泊不定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