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
诗句释义: - 「雨中花令·已是花魁柳冠」: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吟唱的情景,他已经成为众人眼中的花魁、柳冠,即最出色的歌者。 - 「更绝唱、不容同伴」:这里强调了诗人的才华独一无二,无人能够与之匹敌,即使有其他人也想成为他的同伴,但诗人并不接纳。 - 「画鼓低敲,红牙随应」:描述的是伴奏的音乐,通过低沉的鼓声和红色的牙琴与之相应,增添了一种古典韵味。 - 「著个人勾唤」:指有人特意为诗人拉弦
旧日爱花心未了 · 雨中花令 旧日爱花,心未了,春风几度又花开。 春寒连宵雨,幽欢少,深院静悄无人来。 一枝香袅绕梁畔,西楼明月下,莫让菱花照。 赏析: 此词以“旧日爱花心未了”开篇,点明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紧接而来的“紧消得、花时一笑”,描绘出词人在花盛开之际,虽身处困境仍能寻得一丝欢乐的情景。随后,词人通过“几日春寒,连宵雨闷”,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和无奈
雨中花令 自是云温雨润。诮不解、佯嗔偷闷。倾坐精神,忺人情性,眉际生春晕。 语带京华清更韵。听娅姹、莺喉娇稳。别后相思,心头欲见,觅个灯花信。 注释: - 自是云温雨润:自然是云朵温暖,雨水滋润。 - 诮不解、佯嗔偷闷:责备自己不懂得,假装生气又闷闷不乐。 - 倾坐精神:全神贯注地坐着。 - 忺人情性:任性的性情。 - 眉际生春晕:形容女子的眉毛间仿佛有春天的光辉。 - 语带京华清更韵
【诗句原文】: 已是花魁柳冠。更绝唱、不容同伴。画鼓低敲,红牙随应,著个人勾唤。 慢引莺喉千样转。听过处、几多娇怨。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愿人肠断。 【译文】: 已经是花魁柳冠,更有美妙的歌声,不允许有其他人相伴。用画鼓轻轻拍打,用红牙乐器伴奏,一个人独自演唱。慢悠悠地引导着莺鸟的喉咙转动,听到的地方,有许多娇美的怨恨。改变音调、更换音符,偷换声韵,不愿意让听者伤心断肠。 【关键词注释】:
【诗句解释】 1. 惆怅红尘千里:指人在尘世中漂泊,距离家乡遥远。 2. 恨死拨、浮名浮利:对名利的痛恨。 3. 欠我温存:形容对方未能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怀与爱护。 4. 撋就:此处应为“挽留”之意,表示希望对方留下。 5. 两处悬悬地:形容双方处于分离状态,心情焦虑不安。 6. 拟待归来伏不是:预计回家后,情况可能并非如自己所愿(可能有所改变)。 7. 更与问:询问的意思。 8. 孤眠子细
雨中花令 十四弦声犹未断。星月上、西墙一半。却手休弹,含情微妒,报道春宵短。 银烛纱笼须早办。不住地、金蕉催劝。别院人归,小窗灯静,自把花枝看。 注释: 1. 十四弦声犹未断:指的是琴声悠扬,尚未停止的意思。 2. 星月上、西墙一半:形容月亮和星星高挂在西墙上,只有一部分映照在墙上。 3. 却手休弹,含情微妒:意味着停下手中的琴弦,心中充满了嫉妒的情感。 4. 报道春宵短
诗句释义 清滑京江人物秀。富美发、丰肌素手。宝子馀妍,阿娇馀韵,独步秋娘后。 这句诗描述的是在京江(北京)的繁华景象中,人们容貌秀美,皮肤细腻,手指修长。这里的“宝子”指的是古代美女,而“阿娇”则是汉代王昭君的别称。整句诗表达了对京江人物风采的赞美,同时暗示了这些人物的美丽与京城的繁荣相得益彰。 奈倦客襟怀先怯酒。问何意、歌颦易皱。弱柳飞绵,繁花结子,做弄伤春瘦。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近鬓彩钿云雁细。好客艳、花枝争媚。学双燕、同栖还并翅。我合著、你难分离。 - “近鬓彩钿”形容女子的妆容精美,如同彩画在鬓边。“彩钿”是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常用来指代女性化妆。 - “好客艳”表明女子性格热情而大方。“艳”在这里有艳丽之意。 - “花枝争媚”形容花朵竞相绽放,展示自己的美丽。“花枝”指花朵,“媚”则是指妩媚,这里形容花朵争奇斗艳。 - “学双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晏殊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锦屏罗幌初睡起。花阴转、重门闭。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此时无限伤春意。凭谁诉、厌厌地。这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 注释: - 锦屏:华丽的屏风。 - 罗幌:用丝绸或纱织成的幔帐。 - 花阴:指庭院中的花朵。 - 重门闭:重重的门都关闭了。 - 厌厌地:形容心情烦闷的样子。 - 浅情薄幸:指情感不深厚,对人不忠贞。 - 千山万水
诗句释义: 雨中花令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译文: 剪下翠绿的叶子装扮红色的花朵即将开放。折断了花朵散发出清香让衣袖都沾上了香气。鸳鸯在水中嬉戏相互依偎着,在月光照耀下显得如此和谐。不要走近那些嫩绿的小荷叶寻找嫩藕来食用,因为那些小荷叶上长满了尖锐的刺,会伤害到手指划破皮肤。真是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