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七哀诗·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悲惨的离乱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首句“西京乱无象”直接点出长安城因战乱而变得混乱不堪,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豺虎方遘患”进一步揭示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膏沐谁为容,明镜暗不治。 此句出自《七哀诗二首》之一,由西晋文学家张载所作。诗句“膏沐谁为容,明镜暗不治”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无法掩饰容颜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感慨。其中,“膏沐”指润泽头发和皮肤的香汤与膏脂;“明镜”则是指用来照见自身容貌的镜子。此句通过这两个日常用具来比喻人的外表和内在状态。诗人通过这些简单的物件,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译文:
【注释】 游:漫游,游历;将:将要;升:上升。烟:云雾。 【赏析】 《述仙诗》,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楚调曲》。这是一首咏仙人的诗。《述仙诗》多以“神仙好学道”为主旨,描写了仙境的奇异和仙人生活的惬意。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仙人在云中遨游的情景。诗人通过写仙人的行踪、动作以及他所看到的景色,表现了仙人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首句中的“游”,指“漫游”,“游”字既表明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注释】 “飞龙”:指汉武帝。 芝盖:用灵芝作的车盖,比喻尊贵。 翩翩:形容车盖随风飘动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圣的诗歌,歌颂了汉武帝英明而威武的形象。 首二句以“飞龙”为题,赞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驭驾本领。“飞龙”,比喻汉武帝英明而威武;“芝盖”,用灵芝做车盖,比喻尊贵。“翩翩”,形容车盖随风飘动的样子。 这首诗从正面赞扬汉武帝的英明与威武,也表达了作者对汉武帝的景仰之意
【注释】 亟:急。行:行走。蒙雾犯风尘:被雾气迷漫,被风沙所阻。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出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亟”意为急,即诗人急于赶路。次句“蒙雾犯风尘”,写路途艰难,被浓雾和狂风所阻。第三句“马嘶人行疾”,写马匹嘶鸣,行人匆匆赶路,一片匆忙奔波的气象。末句“日落鸟飞尽”,写太阳落山,鸟儿归巢,天色已晚。整诗语言质朴,生动地描写了旅途中的艰难与辛苦
【注释】: 1. 善哉(hǎo zāi):叹词,表示赞叹;也作“嘻哉”。 2. 行:这里指诗歌。 3. 翰鸟:大雁;古称大雁为“翰”。 4. 戾:通“厉”,接近,靠近的意思;又作“历”。 5. 天:指天空。 6.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抒发。诗的前两句写大雁飞向高空,形象地描绘出大雁飞翔的雄姿,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后两句是对这种景象的赞美
【注释】寡妇,指守寡的妻子。坟,坟墓。郁兮,茂盛的样子。巍巍,高大的样子。松柏,松树和柏树。森,茂密的样子。成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写一位守寡妻子的哀伤之情。开头两句用高坟、松柏来烘托气氛。坟虽高大却无人祭扫,松柏虽然茂盛但没有人欣赏。这种荒凉的景象正是这位妻子孤独凄凉的生活写照
诗句原文: 看鸟儿欢快地起舞,仿佛凤凰在吹奏笙箫的音乐。 译文: 看那鸟儿们在空中自由舞蹈,它们仿佛是凤凰一般,在天空中演奏着和谐的乐章。 注释: - 鸟起舞:指鸟儿在空中飞翔、起舞的场景。 - 凤凰吹笙:凤凰,传说中的神鸟,常与音乐、和谐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此处形容鸟儿飞舞时,宛如凤凰在吹奏笙箫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
诗句如下: 巢许蔑四海,商贾争一钱。 注释解释: 1. 巢许:指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巢父和许由,他们是传说中的高士,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们,他们都执意不接受。 2. 蔑: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 3. 四海:指整个世界,泛指天下。 4. 商贾:商人,这里特指那些追求金钱利益的人。 5. 争:争夺,争执。 6. 一钱:一枚铜钱,形容货币的价值。 译文: 这两位传说中的隐士对整个世界不屑一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口厌常珍鹿曤,愿□百品异方。 【注释】口中厌弃平常珍贵之鹿角,希望拥有百种不同的物品。 【赏析】诗中的“口厌常珍鹿曤”描绘了诗人对于日常所常见之物的喜爱与追求。鹿角作为珍贵的礼物或装饰,常常被人们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珍稀事物的强烈欲望。同时,“□百品异方”暗示了一种多样性的追求,诗人不仅满足于单一的事物,而是渴望获得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