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
【注释】 漂母墓:指韩信的墓。韩信(前230—前196)字季,淮阴人。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少年时贫穷无靠,曾投靠到一位老妇家中当佣工,每天只吃一顿饭,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将领。后被刘邦封为楚王。 过客维舟:路过此地的人在船上停宿。 一饭当千(yī fàn dāng qiān):韩信曾经受漂母一饭之恩,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曾向刘邦建议先取关中,因功拜为大将,后降楚封为楚王。汉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含义来具体分析。 “旧别离,新别离,人生别离无定期。” 旧指前年郎游蜀山去,今又指今年客黄河西,诗人以“别离”为题,写出了人生的悲喜无常、离合难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深深感慨。 “黄河之水直向东海流,滔天卷地无时休。” 黄河如巨龙般蜿蜒东去,滔滔不绝地奔向东海,滚滚洪波永不停息。这两句写景极尽夸张之能事
王母瑶池图 神话色彩浓郁画面再现 1. 诗句解析 - 台殿参差近碧天,房栊屈曲窈相连 - 瑶池淡淡涵秋水,珠树蒙蒙护晓烟 - 云外鸟来知七夕,风前花落是何年 - 恢谐却笑东方朔,三度偷桃未得仙 2. 译文与注释 - 台殿参差不齐靠近蓝天,房廊弯弯曲曲相连。 - 瑶池淡淡地倒映着秋天的水流,珠树蒙蒙地守护着清晨的烟雾。 - 在云端之外鸟儿知道七夕,在风前落下的是何年的花朵。 - 诙谐地笑东方朔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钱塘城郭帝王州,胜概千年尚有楼。 - 注释:钱塘,今杭州,是古时的都城。帝王州,形容这里曾经是帝王的所在地。胜概,美好的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钱塘城和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之美。 2. 南浦云开珠箔晓,西山雨歇画阑秋。 - 注释:南浦,指的是靠近钱塘江的一个地名。珠箔,古代用珠子串成的帘幕,用以障风挡雨。晓,天亮。画阑,指栏杆。 -
红白莲花 翠盖亭亭映碧漪,浓妆素质两相宜。 华清赐浴春酣后,虢国承恩月上时。 锦幛风轻波潋滟,玉杯香冷露淋漓。 茜裙又作霓裳舞,清晓来游太液池。 译文: 红白莲花, 翠绿的荷叶亭亭如盖,映着碧绿的水波,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红白莲花, 色彩艳丽而质地纯净,相互映衬,更加美丽动人。 华清宫赐浴后的春意正酣, 虢国夫人沐浴在月光下,宛如仙女一般娇媚。 锦幛随风轻轻飘动,水面泛起涟漪,
【注释】 ①秋日:秋天的景色。②归卧:回家休息。家林:指隐居的地方。③宿雨:隔夜的雨水。④他年事:过去的往事。⑤衰老:形容人因年老而容颜憔悴。⑥绳床:用绳编成的床。⑦谡(sù)谡:风吹过的声音。鸟关关:鸟鸣声。⑧并坐:一起坐下。⑨思剧:思绪纷繁。⑩松风谡谡:松树风声飒飒作响。⑪鸟关关:鸟儿啼叫的声音。⑫衰颜:形容人因岁月流逝而容颜憔悴。⑬都非往日颜:都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⑭绳床、思剧、松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送元常侍归京》。 第一句“官桥柳色映兰桡”,描述了一座官桥边,柳树的绿意与系在船尾的红色丝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兰桡”指的是红色的船尾,而“官桥”则是指京城中的官道旁的桥梁。 第二句“官道垂杨拂画桥”,进一步描绘了官道两旁的垂杨树,它们随风轻拂着画桥,仿佛在为即将离去的人送上祝福。这里的“垂杨”指的是杨柳树,而“画桥”则是用彩绘装饰过的桥梁
淮阴怀古 淮浦南边晓系舟,拟寻遗迹吊韩侯。 酬金墓在苍松古,仗钺坛荒碧草秋。 功并良何诚不忝,生侪绛灌亦堪羞。 风云消尽英雄气,楚水无情日夜流。 注释: - 淮阴:指韩信的故乡。 - 南边:指淮阴地区。 - 晓系舟:天刚亮的时候把船系在淮河边上。 - 拟寻遗迹:打算寻找韩信的遗迹来凭吊他。 - 韩侯:指韩信。 - 酬金:指韩信之墓。 - 苍松古:形容坟墓周围生长着苍劲的松树。 - 仗钺坛
诗句释义: 浔阳向上不通潮,离别河边绾柳条。回首可怜歌舞地,玉人何处教吹箫。 1. 注释: - 浔阳:地名,指长江边的一个小镇,常因水运而繁荣。 - 通潮:河流水位上涨。 - 绾柳条:女子在河边用柳条系住自己的头发,以示别离。 - 玉人多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和高贵。 2. 译文: 站在浔阳的高处,看不到江水上涨的景象,只能看到离别的河边,女子用柳条将头发紧紧系住,仿佛是在告别。我回头望去
这首诗描述了耕织图的场景,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读: 1. 西畴昨夜膏雨足,村村绿树啼布谷。 - “西畴”指的是西边的土地,“膏雨”指的是充足的雨水。这句诗描绘了昨天晚上下了充足的雨水,使得村庄里的每一块土地都变得绿意盎然。 2. 农夫相唤整锄犁,早起驱牛出茅屋。 - “农夫”指的是农民,“锄犁”指的是农具。这里描述的是农夫们相互招呼,准备好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