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城下有荒坟,过客维舟惨壮魂。
一饭当时非责报,千金异日果酬恩。
云迷马鬣封难认,草没龟趺字已昏。
多少英雄困贫贱,世人谁肯念王孙。
【注释】
漂母墓:指韩信的墓。韩信(前230—前196)字季,淮阴人。西汉初年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少年时贫穷无靠,曾投靠到一位老妇家中当佣工,每天只吃一顿饭,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将领。后被刘邦封为楚王。
过客维舟:路过此地的人在船上停宿。
一饭当千(yī fàn dāng qiān):韩信曾经受漂母一饭之恩,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曾向刘邦建议先取关中,因功拜为大将,后降楚封为楚王。汉初,有人告发他谋反,刘邦派兵攻夺其军。临行前,韩信请刘邦赐以封邑,刘邦说:“上数困汝矣!”即“多次让你受苦了”。韩信说:“非信有罪,信不肖耳。”即“不是我的错,而是我自身不好”。
云迷马鬣(mǎ liè):指坟墓上的封土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龟趺(tuí):古代刻石立碑时,把碑石置于龟形的台基上,碑文刻在龟的四腿上。这里指墓碑。
王孙:古时称贵族子弟或王公贵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写韩信的事迹来抒发自己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诗的起句点明地点,交代出诗人所要吟诵的对象;次句写景,渲染气氛;第三句议论,点明主题;后三句写景,进一步渲染气氛;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抒发感慨。
首句“淮阴城下有荒坟”,交代出诗人吟诵的背景。淮阴城,今江苏淮安市西南,韩信的家乡。淮阴城下,就是韩信的家乡。“荒坟”两字,点出这是一座无人祭扫的旧墓地。韩信生前是一代名将,死后却无人祭祀、安葬,这自然令人感到悲愤不平。
第二句“过客维舟惨壮魂”,描写诗人在淮阴城下看到的情景。过客,是指经过淮阴城的行人。他们来到淮阴城下,看到这座荒废的坟墓,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悲愤之情。诗人用“惨壮魂”来形容这种感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过客们的心情。
第三句“一饭当时非责报”,是对韩信的评价。韩信曾经受到过漂母的帮助,这段往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在当时,人们往往把这件事看成是一种耻辱,认为韩信不应该因为一顿饭而感谢漂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应该只看重眼前的恩惠,而忽略了韩信的才能和贡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四句“千金异日果酬恩”,是对未来的展望。韩信曾经得到过刘邦的重用,被封为楚王。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去世了。韩信虽然曾经得到过重用,但最终仍然没有能够善终。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第五句“云迷马鬣封难认”,是对韩信坟墓现状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的坟墓已经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原本应该清晰可见的墓碑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云雾缭绕着一般。这里的“云迷马鬣”比喻了坟墓被时间侵蚀的情况。同时,也暗示了韩信的功绩已经被世人遗忘。
第六句“草没龟趺字已昏”,是对墓碑上的文字状况的描述。原来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已经模糊不清了。这里的“草没龟趺”比喻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文字的逐渐消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尾联“多少英雄困贫贱,世人谁肯念王孙。”是诗人对现实的感叹和批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身处困境、无法施展才华的英雄们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最后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英雄人物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