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诗句如下: 当年此树正花开, 五马仙郎载酒来。 李白已亡工部死, 何人堪伴玉山颓。 注释如下: - 当年此树正花开:指的可能是漳亭驿附近的樱桃树在春花盛开时的景象。 - 五马仙郎:这里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为“五马”通常与高官或显赫身份关联。 - 载酒来:形容五马仙郎带着美酒来到这里的情景。 - 李白已亡工部死:这里的“李白”指的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工部”则是指杜甫
注释: 散骑萧萧下太行:散骑,指唐玄宗时诗人王昌龄;萧萧,原意为风声,这里代指他的名字;下太行,指从太行山南下。太行是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远从吴会去陈仓:吴会,古国名,在今安徽、浙江一带,这里泛指南方地区;陈仓,古代关中平原西部的一个县名,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斜风细雨江亭上:斜风,指风向一边偏斜;细雨,指雨点细小;江亭,指江边的亭子;尽日,整天;凭栏忆楚乡
注释: 1. 残花:指凋谢的花朵。 2. 和烟和露雪离披:与烟雾、露水、雪花一起飘落,形容花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3. 金蕊红须尚满枝:金色的花瓣,红色的花须,还挂在树枝上,意指花还未完全凋零。 4. 十日笙歌一宵梦:连续十天的笙乐声和歌声,一夜之间如同梦境般消逝。 5. 苎萝因雨失西施:因为下雨而失去了像西施那样的美貌。"苎萝"指的是女子,"西施"是古代美女的代名词。 译文: 凋零的花朵
注释:在东阳的一家酒楼为我饯行,我喝得酩酊大醉,笑言不再回头。 正巧是落花的时候,我惆怅地凝望这前路。在醉乡里,不要回头看啊! 赏析: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之作。首句点明送客地点是“酒肆”,而“同上”二字则暗示了送别的情意。次句写主人与客人饮酒作乐的情景。三、四两句紧承上文。“正是落花时候”,说明此时正值百花落尽,春光已逝,景色萧条;“饶怅望”,则表明主人也因离愁而感到伤悲。“莫回头”
【注释】 江外:指故乡。 杜曲:唐代长安城东的里坊,为诗人杜甫故居地。 黄莺:即黄莺鸟,春天时在树上鸣叫。 夕阳江岸上:日落时站在江边。 断肠烟柳一丝丝:形容思乡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是作者客居他乡时所写。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江夕照的画面:日落黄昏之时,诗人独自站在江岸上,眼前是一片烟雾缭绕的细柳。“断肠”二字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溢于言表
注释: 满耳莺声满眼花,布衣藜杖是生涯。 时人若要知名姓,韦曲西头第一家。 译文: 满耳朵都是鸟叫声,眼前一片鲜花盛开。布衣草鞋是我一生的行头。 如果人们想要知道我是谁,那就到韦曲西头的那家去打听
注释:我戴着鹿皮的头巾,手持藜杖和葛衣,轻松自在地行走在雨后池塘边。雨停后,池边的晚风吹拂得很清冽。正是如今这个时节,江南水乡风光秀丽美丽,白鳞鱼红稻紫莼羹,美味可口。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雨后闲步池塘边的情景。首句写自己“轻装”而行,以显示心情之悠闲。次句点明时间、地点,写出雨歇后的宁静。第三句写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好”,即“妙”。四、五两句写江上风光,白鳞鱼红稻紫莼羹,色香味俱佳
注释: 1. 甬西:即今浙江宁波一带。 2. 戏为阵列:指用竹枪纸旗做游戏,排列成战斗的阵势。 3. 主人叟:指老人。 4. 斯子也:这个孩子。 5. 三世没于阵:三代人都在军中死去。 6. 所袭祖父雠:所继承的是祖先与敌人的仇恨。 7. 余:我。 8. 因感之:因此有所感触。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战争和死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儿童用竹枪纸旗戏为阵列的主人和老人的对话,深感战争的痛苦和无情
注释: 风雨萧萧,秋意渐浓。 我独自一人带着一把剑,在塞垣之外游览。 如今敌军骑兵正在向南迁移,阴关第一州是我必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塞垣秋景图,表达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风雨萧萧欲暮秋",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风雨,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孤剑塞垣游"则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塞垣之外游玩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绪。 "如今虏骑方南牧"
【注释】 解维:解除系船。 秣陵:古县名,在今江苏南京。东:指江的东岸。 二年辛苦烟波里:指两年来奔波劳碌,在茫茫烟波中度过。 风姿似钓翁:指像渔翁那样悠然自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一次归途中所作。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余辉下解开帆篷,驶向江岸的景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这两年里,经历了许多艰辛困苦,但最终却赢得了如同垂钓老者那样的闲适与从容。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