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注释】 语:咏。松竹:指松木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堂上:指室内。二毛:指两鬓斑白,是老人的特征。秋寂寞:秋天萧瑟,令人感到寂寞凄凉。 【赏析】 《雨中同诸子步自新宅西园》一诗,写在雨中与儿子们漫步于新宅西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叹。 首句“庭前芳草绿如袍”,写庭前的芳草长得绿油油的。“绿如袍”是夸张,说这芳草绿得好像穿着一身华贵的袍服。这句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要结合注释和相关历史知识来理解。 【答案】 诗人遇寒食节,在城外醉吟五首。“满街杨柳绿丝烟”,写柳色青葱,如烟似雾,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美景;“画出清明二月天”,点出时间,描绘了一个清新明朗、生机勃勃的春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写女子在荡秋千时被花树惊动的情景,写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和人们欢度佳节的欢乐心情
诗句释义: 云晴春鸟满江村,还似长安旧日闻。 译文: 云彩晴朗,春天的鸟儿遍布整个江边的村落,那景象宛如往昔长安城中的景象。 注释: 1. 云晴 - 描述天气晴朗,为下文描绘江村庄落的景象做铺垫。 2. 春鸟 - 春天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 3. 满江村 - 形容江村到处都是春天的鸟。 4. 还似长安旧日闻 - 表示这景象和过去长安城中的景色相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鸟满江村的美景
【注】: 绿波春浪满前陂:指稻田的绿色水波荡漾,与春天的波浪一起填满了池塘。前陂,池塘。 极目连云:放眼远望,视线一直延伸到云端。 䆉稏肥:指稻谷长得茂盛,颗粒饱满。䆉稏,即粳稻,也作“籼稻”。 千点雪:形容鹭鸶飞翔时带起的羽毛像无数雪花。 破烟来:从烟雾中穿过。 画屏飞:像在画中飞翔。 【注释】: 绿波春浪满前陂:绿油油的水波荡漾着,春天的波涛涌满了池塘。前陂,池塘,指田边的小水塘。 极目连云
燕来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注释: 1. 去岁:去年。 2. 辞巢:离开巢穴,指飞往他乡。 3. 今来:今年。 4. 空讶:不禁感到奇怪。 5. 草堂:简陋的屋舍。 6. 对语:相互交谈。 7. 应:应该。 8. 相问:互相询问。 9. 旧主人:原主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燕词,通过描绘燕子的飞行、停留和鸣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向西望去长安,白日高悬在天际,已经半年没有战事,我停船在江边。想要把张翰的秋江雨景作为画卷赠与鲍昭,表达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江行途中对长安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西望长安白日遥”直接点题,表明诗人正站在江边向西眺望着长安。接着两句“半年无事驻兰桡”,描述了自己在这段时间内闲居在家,无所事事,只能借江行之便,欣赏沿途风光。尾句“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更是直抒胸臆
【注释】 离筵:离别宴席,饯别的酒席。 惜别:舍不得分别。 送我殷勤:殷勤地送给我。 殷勤:情意深厚。 酩酊:指喝得大醉。 却忧:担心。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抒写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厚谊。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自然流畅,韵律和谐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感君情重惜分离”,诗人首先感叹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因为友情深厚而舍不得分别。这里
【注释】 新栽竹:指刚刚栽种的竹子。见此君:看见你这个人(即竹)。 异乡流落谁相识:在外地漂泊,又有谁能认识我呢?是谁:这里指自己。 唯有丛篁似主人:只有这些竹子像主人一样亲近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写“见”而未说“见”,留有想象的余地。“见此君”三字,把“见”与“君”连缀起来,突出了“见”的对象。次句是说,在阶前种竹时,诗人看到它
独鹤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注释: 1. 裴回:形容徘徊的样子。 2. 栖宿处:指栖息的地方。 赏析: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两句,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鹤在夕阳下沙滩上徘徊的情景。红蓼花和风吹动下的鹤翼,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两句,表达了鹤对于栖息地方的不确定感。它可能因为不知道该去哪里安家
【赏析】 这首诗是写楚地景物的。诗人从楚地出发,沿着楚国故都郢城附近的道路行进,一路所见景色,触发了诗人的感慨。 首句“章华台下草如烟”,描绘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地。“草如烟”三字,既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草木颜色深绿,给人以浓荫蔽日的感觉。章华台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是楚灵王筑起的一座高台,台上建有章华观。此台原为楚昭王时所筑,后经扩建,成为楚宫的重要建筑,也是楚地游览胜地。因此,章华台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