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赏析】 这首诗是写楚地景物的。诗人从楚地出发,沿着楚国故都郢城附近的道路行进,一路所见景色,触发了诗人的感慨。 首句“章华台下草如烟”,描绘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地。“草如烟”三字,既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草木颜色深绿,给人以浓荫蔽日的感觉。章华台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是楚灵王筑起的一座高台,台上建有章华观。此台原为楚昭王时所筑,后经扩建,成为楚宫的重要建筑,也是楚地游览胜地。因此,章华台一带
蜀魄湘魂万古悲,未悲秦相死秦时。 临刑莫恨仓中鼠,上蔡东门去自迟。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庄对李斯的哀悼与评价。诗中提到的“蜀魄湘魂”象征着一种永恒的悲伤,而李斯之死却未能引发这种悲痛。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即在面对死亡和失去时,人们的心境和反应可能大不相同。 “临刑莫恨仓中鼠”则揭示了一种宿命和无奈的情感。在古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将个人的不幸归咎于命运的不公或是命运的捉弄
樱桃树 记得初生雪满枝,和蜂和蝶带花移。 而今花落游蜂去,空作主人惆怅诗。 注释:樱桃树还记得当初它刚刚长出来的时候,树枝上覆盖着一层白雪,蜜蜂和蝴蝶都带着花瓣儿飞来飞去。但是现在,樱桃花已经凋零了,那些采蜜的蜜蜂和追逐花朵的蝴蝶也离去了。只剩下樱桃树独自承受着孤独,只能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却无法挽留
诗句: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译文: 衢州江上送别李秀才的情景。 千山的红树与万山的云雾交织,我们举杯相对,在夕阳下畅谈。 一曲离别之歌,两行泪水,此刻一别,何时再相逢? 赏析: 韦庄,字端己,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描写晚唐末期的社会动乱,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这首《衢州江上别李秀才》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以“千山红树万山云”开篇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体裁的掌握以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和名篇背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鉴赏。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全诗来分析,从思想情感、手法技巧等方面入手,注意要结合诗歌内容来理解。 “白樱桃”是《古风》组诗的第四首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概括内容。 “冬夜”:点明时间,交代了写作背景和季节。“睡觉寒炉酒半消”一句,写诗人在冬天的夜里喝酒取暖,酣睡。“客情乡梦两遥遥”两句,诗人借景抒情,写出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两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
送人归上国 送君江上日西斜,泣向江边满树花。 若见青云旧相识,为言流落在天涯。 注释: 送友人登上船回到京城。在日落时分送别朋友,眼泪滴满了江边的鲜花。希望他看到曾经的老朋友,告诉他自己如今流落天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句中的“南巡”即指帝舜巡游四方,“相誓”指娥皇女英与舜帝分别时
注释: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山村景色,以箫声、牛笛、月亮为画面,通过对比和渲染,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1. 箫韶九奏韵凄锵:描述了箫声九次演奏,声音凄切而响亮。 2. 曲度虽高调不伤:即使曲子很高,但调子并不刺耳。 3. 却见孤村明月夜:在孤独的村庄里,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夜晚。 4. 一声牛笛断人肠:听到一声牛笛
对酒 何用岩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伯伦若有长生术,直到如今醉未醒。 诗句释义与赏析 何用岩栖隐姓名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志向和追求。"何用"是何需之意,表示不需要通过隐藏或远离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岩栖隐姓名"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意指在山中隐居,保持自己的本真,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这里的“姓名”指的是个人的名声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