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英
周启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字是渔璜,号桐埜,出生于贵阳的青岩骑龙人,自幼即工于诗。周起渭的诗以“奇”、“新”著称,尤其是在15岁时,以《灯花诗》崭露头角,传诵一时。他与史申义并称“两诗人”,在浙江乡试中名列前茅,被聘参修《贵州通志》。康熙二十六年,24岁的周起渭参加乡试中了解元,后被聘为翰林院庶吉士,并在四十一年(1702年)供职于翰林院,参与增修《皇舆表》的工作。
清代周启英《挽张百熙联》释义
这首诗是挽张百熙联,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 辟五千余年新学界,综英俄德法,萃集儒林,帝国启文明,寰海之间齐向化; - "辟":开创、开辟 - "五千余年":形容时间之长 - "新学界":新的学术领域 - "综":总结、整合 - "英俄德法":英国、俄国、德国和法国 - "萃":聚集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群体 - "帝国":国家或朝代 -
周启英
周启英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字是渔璜,号桐埜,出生于贵阳的青岩骑龙人,自幼即工于诗。周起渭的诗以“奇”、“新”著称,尤其是在15岁时,以《灯花诗》崭露头角,传诵一时。他与史申义并称“两诗人”,在浙江乡试中名列前茅,被聘参修《贵州通志》。康熙二十六年,24岁的周起渭参加乡试中了解元,后被聘为翰林院庶吉士,并在四十一年(1702年)供职于翰林院,参与增修《皇舆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