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启贤
邵启贤,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而著称。 邵启贤的诗歌创作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与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邵启贤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其个人经历以及对时局的关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人情世故以及社会风貌,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诗坛的文化内涵,也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清代邵启贤《挽张百熙联》释义
【注释】 挽张百熙联:挽,即《挽歌》。挽歌,为吊念死者而作的诗歌。张百熙(1847~1926年),字尔岐,一字本良,号鹤舫。江苏吴县人。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国史馆总纂、礼学社社长、京师大学堂教务长等职。辛亥革命时,拥护共和,反对帝制。后任大总统府顾问。1926年病逝于北京。 一柱扼狂澜:一根柱子挡住狂澜。比喻有志气者能担当危难局面,扭转颓势,使国家转危为安。 惟公能济变夷艰
邵启贤
邵启贤,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而著称。 邵启贤的诗歌创作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与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邵启贤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其个人经历以及对时局的关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人情世故以及社会风貌,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诗坛的文化内涵,也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