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在万象之中的影像,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见解和理解。 第1句“岩前独静坐”,描绘了诗人坐在岩石前的宁静景象。这里,岩石是诗人静坐的背景,给人一种孤独、安静的感觉。 第2句“圆月当天耀”,描述了月亮在天空中照耀的景象。这里的“圆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当天耀”则表示月亮在夜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第3句“万象影现中”,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在万象中的影像。在这里
【解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游山访友的诗。“徐步国清归”,意思是说在徐步中,回到了国清寺;“人”指僧人,这里指国清寺里的僧人;“尽道寒山痴”中的“寒山”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僧人对佛理的理解有痴愚之嫌;“疑不解寻思”,意谓怀疑而不知如何寻求答案;“我尚自不识”中的“识”指了解;“是伊争得知”,意谓是他们(指僧人)知道了;“低头不用问”中的“不用问”是说不必问,“何为”是问为什么
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 转轮王是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神祇,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力量,象征着无上的荣光与权力。他的千子围绕在他的身边,象征着他的权威与影响力无处不在,无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 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这里的“十善”是指佛教的十种基本道德规范,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香、不歌舞、不穿华丽衣服、不贪着五欲六尘等。通过践行这些道德规范,人们可以净化心灵
寒岩深更好,无人行此道。 注释:这里的“寒岩”指的是山岩因寒冷而显得更加深邃美丽,没有人来过这条小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白云高岫闲,青嶂孤猿啸。 注释:白云在高高的山上悠闲地飘荡,青翠的山嶂中有一只孤独的猿猴在呼啸。这里的“青嶂”指的是青山。 我更何所亲,畅志自宜老。 注释:我更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只有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志向,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形容寒暑迁,心珠甚可保
【注释】 本志慕道:本心向往的是道。 常获亲:经常得到亲近。 杜源客:指佛家的弟子,这里指佛教徒。 话禅宾:谈论佛法的宾客。禅,禅宗。 谈玄月明夜:在月光明朗的夜晚谈论玄学。 探理日临晨:在天刚亮的时候探索真理。 万机俱泯迹:所有的纷扰都消失了。万机,指各种杂事;泯,消失、消融;迹,痕迹,比喻纷纭之事。 方识本来人:这才认识了人的本性。本来人,指本来的人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德舞》,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内容如下: 1. 可笑五阴窟,四蛇共同居。 注释:五阴窟是指地狱中的各种刑罚场所,四蛇共同居住在这里,象征着四种邪恶的力量。这里的四蛇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恶魔。 2. 黑暗无明烛,三毒递相驱。 注释:黑暗是指没有光明的地方,这里指的是罪恶和不幸的环境。三毒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恶业(贪、瞋、痴),它们相互驱逐,使得世界充满邪恶。 3.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隐士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 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 青萝疏麓麓,碧涧响联联。 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 免有染世事,心静如白莲。 ```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隐士遁人间,多向山中眠。(隐士远离尘世,常在山林中安眠。) 2. 青萝疏麓麓,碧涧响联联。(青绿的山藤缠绕着山峦,清澈的山涧流水声连绵不断。)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三百三首》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1. “迥耸霄汉外,云里路岧峣。” - “迥耸”描述山峰高耸入云,非常壮观。 - “霄汉”指的是天空中银河的上半部分,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天空或仙境。 - “云里”表明山峰在云雾缭绕之中,增添了神秘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 “路岧峣”形容山路崎岖而险峻。 2. “瀑布千丈流,如铺练一条。” -
注释: 1. 出家后:指从世俗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佛家的生活。 2. 养生趣:指通过修行获得的精神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3. 伸缩四肢全:形容通过修行,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提高。 4. 六根具:佛教认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感是感受世界的工具,称为六根。勤听六根具,意味着通过修行使耳朵更加敏锐,能够听到更多的佛法教诲。 5. 褐衣随春冬:褐衣,即粗布衣服;春冬,指春天和冬天
世事绕悠悠,贪生早晚休。 研尽大地石,何时得歇头。 四时周变易,八节急如流。 为报火宅主,露地骑白牛。 注释: 1. 世事绕悠悠:世间的事务像无边无际的云烟一样飘忽不定。 2. 贪生早晚休:为了追求长寿,早晚都要结束生命。 3. 研尽大地石:研究尽了世间的一切道理和法则。 4. 何时得歇头:什么时候能得到真正的安宁和休息。 5. 四时周变易:四季更替,万物变化无常。 6. 八节急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