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高则诚,全诗为: 九龙江外是穷边,交阯暹罗缅甸连。 诸猛历来常犯境,老挝自古不朝天。 越裳重译先周贡,车里分符近代传。 筹国甚毋勤远略,徒劳动众耗金钱。 注释: - 九龙江:指中国的九龙江河流,位于云南省境内。 - 交阯、暹罗、缅甸:指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周边国家或地区。 - 诸猛、老挝:指的是这些国家或地区历史上对中国边疆的侵犯。 - 越裳、车里
【注释】 冬杪:冬季末。炎蒸:酷热。平生:一生。未曾经:没有经历过。黄瓜茄子:泛指蔬菜类。园中:菜园中。熟:成熟,长出。麦穗苗秧:泛指农作物等。野外:田野里。山色:山的景色。枯焦:枯萎干焦。润泽:滋润。人容憔悴:形容人的面容瘦弱憔悴。伶仃:孤独凄凉。重:再,又一次。得少宁:得到一些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艰辛的诗。首句写冬去春来,炎热难忍。二句写农民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景象
【注释】: 1. 螳川独泛:指在螳川上独自划船。 2. 月游:月亮在水中映出,好像在游玩一般。浑似昼:好像白天一样。 3. 水泛:水面荡漾。不知寒:不觉得寒冷。 4. 星罶:一种用星宿来定方向的罗网。 5. 惊鱼跃:惊动了鱼儿,使鱼儿跳跃。 6. 双枝起鹤盘:两只树枝从湖面升起,好像鹤在盘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夜晚的月光下,独自在螳川上泛舟游玩
翻译:飞雨在花前疾驰,风声在窗外响起。 译文:疾驰的雨水落在花瓣上,风声在窗外呼啸。 注释:疾驰:快速移动。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场景,诗人用“疾驰”和“啸鸣”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雨和风的动作,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雨和风赋予了生命,使得它们仿佛有了自己的情感和声音,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意境悠远
【注】: 铁鹦(yuān):指铁制的鹦鹉。武歌:以武为歌,即边塞诗。 【译】: 可恨的铁鹦鹉,常常鸣叫在五更天前。 愁苦的人抱着头闭目躺着,那声音响彻耳边。 【赏析】: 此为一首描写边疆将士生活的诗作。 首句“可怜铁鹦鹉”,起笔不凡。诗人抓住一个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铁鹦鹉的形象,突出它对边关将士生活的关心与了解。“常鸣五更前”,点出了时间,使诗歌具有了时空感。 颔联是写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注释】 水落沙溆宽:水枯沙平,水流变窄。溆,通“涉”,渡口。 惊:惊动。 夜不寐:夜里不睡觉。 北风:指北风刮起的凉意。 雀:指鹊。古人常用雀代鹊。 竿:树枝。 赏析: 这首诗描写江边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首句写秋水初落,江面变浅,宽阔的水面上只有沙洲,显得空旷;第二句以寒声作衬,渲染出凄清的气氛,并表现了作者对早寒天气的惊异。第三句写夜深人静,船夫不能入睡,只能听着北风吹拂着栖息于树上的喜鹊
注释:在夜晚,我在东桥上买酒,醉后听那𤏡童的歌唱。作为一个羁旅之人,我本不喜作乐,可乡思却如此深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独自饮酒时所作。他独自一人来到东桥上,买了一瓶酒,然后沉醉其中,听着𤏡童的歌声。作为一个被束缚在外地的人,他并没有选择去享受生活,而是选择了默默地承受着乡愁的折磨。这种无奈和孤独感,使他深深地陷入了对故乡的思念之中
【注释】: 春二首: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二首”指这组诗共有两首。 行乐:游乐。 三春:春季,指农历正月、二月或三月。 剧:严重,厉害。 乡心:思乡之情。 远望:远眺望。 最高楼:高楼名。 赏析: 《春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此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欢乐的心情,但当人们享受春光时,却常常感到忧愁和伤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劝诫人们不要在最高的楼上眺望远方,以免引起乡愁
注释:螳川,即今之螳螂川。柳市,地名,位于今安徽寿县。家家,处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农耕生活的诗歌。首句“柳市村村接”,描绘了柳市周围村庄的密集和连接情况。第二句“松灯点点明”,则表现了夜晚时分,松树林中的灯光闪烁,为乡村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丽。第三句“家家倾蚁酒”,描述了每家每户都在准备着美味的蚁酒,蚁酒是一种用蚂蚁酿造而成的美酒,味道独特,令人难忘。最后一句“夜夜鲙鱼羹”
【注释】中洲:泛指江中的沙洲。 砍采芳:摘取春花。 曲渚:曲折的小河。舣(yǐ,停船):停泊。 艎(kùn,小舟):一种小船。 风起春江晚:春风拂过江面引起波涛。 飞花点石梁:花瓣随着波浪打在石头上,溅起水珠,像撒下无数颗明珠。 【赏析】这首诗写春天泛舟时所见的景色。诗一开头写泛舟中洲,摘取江边的春花。然后写泛舟归途,停泊在曲折的小河旁。接着写泛舟中游,看到春风拂动江面引起波涛。最后写泛舟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