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包括:分析诗中重要词语的运用情况,体会诗歌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以及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运用的艺术手法等。答题模式为:指出该词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或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从炼字的角度作答,如本句中的“仓皇”指仓猝、仓促;“弃军”、“纷纷”指军队溃败;“昆山城上”指苏州城;“争相问”指人们争相询问原因
【注释】 1. 渌水:清澈的水。明可掬:可以用手捧起。 2. 抟:抓住。羊角:山势弯曲如羊角,形容山势高峻。 3. 旋雾縠:旋风搅动的雾气如縠(hú,绉纱)般翻腾。 4. 乘快得顺流:顺着水流行驶。溯行:逆流而上。 5. 长河亘千里:黄河从西到东长达5556公里。 6. 回溪:回水。九曲:指黄河有9个大弯。 7. 暮春:晚春天气。信明淑:实在美好。 8. 市邑:城市。临水折:靠近河边建城。 9.
诗句大意: 小丑猖狂捍禦劳,跳梁时复似猿猱。 贺兰拥众尤堪恨,李广无军也自逃。 译文: 那些小丑猖狂地扰乱和平,时而像猿猴一样狡猾。 贺兰拥众让人感到痛恨,而李广无军却自行逃离。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混乱局面。诗人用“小丑猖狂捍禦劳”来比喻那些不安定因素的干扰,通过描述他们的活动,表达了对局势的不满和担忧。接着,诗人又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那些扰乱和平
诗句原文: 黄梅风雨自年年,今日沙头浪拍天。 最是便君多大略,笑看东海欲投鞭。 翻译: 黄梅时节的风雨每年都如期而至,今天站在沙洲上看着波浪拍打着天际。您真是一个有远见和大智慧的人,笑着观看着大海想要用一根长鞭就平定它。 注释: - 黄梅风雨:特指每年在农历五月出现的季节性降雨,这种天气常常伴随着潮湿与湿润。黄梅:一种水果,也用来描述这种气候。 - 今日沙头浪拍天
【注释】 “海上纪事十四首”: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 “其十二”:指第一首至第十四首中的第十二首。 “海潮新染血流霞”:海水涨潮,潮水浸红了血红的晚霞。潮水汹涌澎湃,像要冲垮大地似的。潮水把鲜血和晚霞都冲刷得模糊不清了。 “白日啾啾万鬼嗟”:白天的海涛声就像万鬼哀嚎一般。啾啾——象声词,形容海涛声、虫鸣声等声音。 “官司却恐君王怒,勘报疮痍四十家”:官署官员害怕君王发怒
【注释】: 半遭锋镝(dí)半逃生,指战争期间,一半时间被敌人杀害或俘虏。烽烟处处惊,到处都有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战火的硝烟。催科,古代征收赋税、徭役的一种制度。催科且喜一时停,意思是说,在战争时期,征税的事情暂时停止了,人民可以暂时地放松一下。 赏析: 《海上纪事十四首》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以“海上”为题,共十首,分别记叙了战争给海上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此诗是该组中的第九首
隆庆己巳年我赴京时在城西报国寺赠予宇上人 慈宫崇象教,构此绝华炫。 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 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说经老龙听,出手五狮现。 曾闻长老言,天雨曼陀遍。 吾识宇上人,头陀今突弁。 脩容冥法相,妙悟在论赞。 导我画廊行,指示西方变。 晨起供清茗,时共禅悦饭。 我老欲归去,世事今已倦。 当结尘外缘,山中傥相见。 注释: 1. 慈宫:指的是皇帝的居住之地
诗句释义: 1. 海水茫茫到日东 - 描述了海水无边无际,直至太阳的东方。 2. 倭来恍惚去无踪 - 描述倭寇(日本的侵略者)来时似乎很模糊,但消失得无影无踪。 3. 宝山新见天兵下 - 新的发现表明天兵(朝廷的军队)已经来到宝山。 4. 百万貔貅属总戎 - 形容军队像猛虎和雄狮一样,归总戎所有。 译文: 大海浩渺直到太阳东边,倭人来袭却仿佛消失不见。 宝岛上新近出现朝廷军队
注释:新城位于东海之上,地势险要,枕靠着东边的危险之地。一千名将士在城头英勇作战,指挥千军万马。 城外的波涛如同空荡荡的日月,海王旗突然竖起在城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新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守城的将士们英勇战斗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新城的雄伟壮丽和守城的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句:江南今日召倭奴,从此吴民未得苏。 译文:今天从江南召回了倭寇,但从此以后我们百姓的生活仍然无法恢复往日的安宁。 注释:倭奴:指日本侵略者。苏:安定。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倭寇侵扰江南地区对当地百姓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作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质疑,暗示如果继续放任倭寇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