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庶华
胡庶华是清代秀才,后成为教育家和冶金学家。以下是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 - 秀才出身:胡庶华在1886年出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的教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于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这标志着他从传统学者转变为有志于功名的社会人士。 - 留学德国:胡庶华在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入读于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学习先进的冶金技术和科学知识。 - 回国贡献:在完成在德国的学习后
清代胡庶华《挽张之洞联》释义
【译文】 张之洞,名相事业,名士风裁,更清操凛然,身后只余桑八百; 斯世元勋,斯文宗主,忽前修邈矣,心丧岂止客三千。 【注释】 挽张之洞联:这是一副悼念已故的张之洞的对联。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退叟,汉族,阳和人(今湖北黄梅县张榜乡)。清末洋务派首领。官至两广总督、邮传部尚书,封一等子、东阁大学士等职。有《张文襄公全集》行世。“名相事业,名士风裁,更清操凛然”
胡庶华
胡庶华是清代秀才,后成为教育家和冶金学家。以下是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 - 秀才出身:胡庶华在1886年出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的教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于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这标志着他从传统学者转变为有志于功名的社会人士。 - 留学德国:胡庶华在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入读于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学习先进的冶金技术和科学知识。 - 回国贡献:在完成在德国的学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