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注释: 雨过后,庭院里的苔藓的痕迹被雨水清洗得干干净净;庭院空荡荡的,太阳的影子也变得迟缓。好心情谁会懂得?只有那啼叫的鸟儿还在花枝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一幅闲适景象。首句“雨过苔痕净”描绘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雨后的空气清新而宁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次句“庭空日影迟”描绘了庭院空旷,阳光斜射的景象,给人一种安静、悠闲的感觉。三句“好怀谁会得”描绘了诗人的好心情
【注释】 1.偶题三首:即《山中偶作》三首。 2.日落风欲静:夕阳西下,风渐渐平息,似乎要安静下来。 3.鸟啼人自闲:鸟儿鸣叫,人们也感到悠闲自在。 4.白云如解事:白云好像能理解世事,知道下雨就回到山上。 5.成雨便归山:如果下雨了,云彩就会回到山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闲居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然自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句“日落风欲静”
【注释】 浮云:漂浮的云。含雨意:似乎含有雨水。斜日:傍晚的太阳。弄波光:玩弄着波光。难留恋:难以留住。谁言白昼长:谁说白昼很长? 【赏析】 这首小诗以“夏日晚景”为题,写的是一幅夏晚的景象: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仿佛还沾有雨意,而那斜挂在天空中的太阳正玩弄着水面上的光影,使人感到暮色渐浓,时光易逝。最后一句说,谁说白天不会很长呢?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楼前景色的小诗。诗中以青山、绿树、阑干、吟哦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 “楼外青山好”,写登楼所见之景。首句起得突兀,却自然贴切。青山,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也是诗人心中所想象的。“楼”,指高楼大厦或高楼上的亭台。“青山”,指高大的山。“楼外青山好”一句,既写出了青山的气势磅礴,又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情怀。 “楼前绿树多”
【注释】 1. 薰风:暖和的风。 2. 庭空:庭院里空荡荡的,无人打扫。 3. 菜花:菜园中的油菜花开了。黄:颜色发黄。 4. 双蛱蝶:指蝴蝶成对飞舞。 【赏析】 《夏景》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景寓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生动传神,韵味无穷。 首句“帘卷薰风动,庭空日长。”起得妙。薰风轻拂,帘卷而动,庭中一片空旷
以下是对《偶题三首》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倦鸟投林处,斜阳在树枝。” 这句诗描述了鸟儿疲倦后选择回到栖息的地方,而夕阳则挂在树枝上。通过这景象,朱熹传达了事物各有归宿的道理。 - 第二首:“薄云收未尽,山雨乍晴时。”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中薄云逐渐消散,山间突然下起雨来的场景。朱熹通过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而艰难的。 - 第三首:“寻求真理需笼罩全局
【注释】 起:开始。芙蓉:荷花,这里泛指莲花。颜色:花的颜色,这里指花朵。池上秋风起:意思是秋天的风已经吹到了池塘上。池中秋水凉:池塘里的水已经变得清凉起来。芙蓉好颜色:荷花(芙蓉)的颜色非常美丽。可惜:值得惋惜的是。不禁霜:无法忍受寒霜的侵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秋日池上芙蓉的描绘,赞美了它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它的惜怜之情。诗中“池上”二字点明地点,表明是写景
注释: 暮春时分,槐树柳条轻拂着天空,长长的云彩被它们轻轻拂动;清幽的树荫覆盖在矮小的墙头。所有的花卉都已经凋谢,只剩下菜花一片黄色。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象。首句“槐柳拂云长”形象地描绘了槐树和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次句“清阴覆短墙”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树木带来的凉爽气息,以及它们为矮墙带来的阴凉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诵读、理解和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同时给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是赏析。 “雨洗乾坤净”,意思是:雨水洗涤天地,使天地清明洁净。 “恩沾品物新”,意思是:雨滋润万物,使它们焕发出勃勃生机。 “俯观寰海内,无复皱眉人”,意思是:放眼望去,四海之内
日暮 归鸦争绕树,落日半衔山。 微雨晚来歇,孤云独自还。 注释: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归鸦争绕树:归来的乌鸦争相飞绕树木盘旋。 落日半衔山:夕阳西下,只余下一半挂在山顶。 微雨晚来歇,孤云独自还:傍晚时分,细雨停歇,天空中只剩下一片孤零零的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