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朦朦的淡月照射在窗纱上,静静地坐着聆听着城楼上严鼓声中传来的笳乐。 归期难准信啊!生憎银烛又开花。 注释:朦朦——指月光朦胧;严城——指城墙高大,守卫严密;坐听——形容静听;笳—古乐器;自是——自然就是;归期难准信——即归期难测;生憎——讨厌;银烛,蜡烛
注释: 花在东风中绽放得很柔和,鸟儿在春日的午后悠闲地歌唱。抱着琴走出家门去,随便看看青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画卷。首句“花发东风软”,描绘的是春风拂过,花开得十分柔软的情景。接着“鸟啼春昼闲”,描绘的是鸟儿在春日里自由自在地歌唱。两句诗一起,就形成了一幅春天的景象。 第三句“抱琴出门去,随意看青山”,描绘的是诗人带着琴走出家门,一边欣赏着青山,一边弹奏着琴曲
【注释】 过荥阳:路过荥阳。 鸿沟迢递接荥阳,芳草弥漫古战场。 说尽兴亡无限事,数声啼鸟在垂杨。 译文 鸿沟两岸连接着荥阳,芳草覆盖了古战场。 诉说不尽的兴衰往事,只有几声鸟鸣在垂杨上。 赏析 此诗写于汴京,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说尽兴亡无限事”一句,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诗人在汴京期间,看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悲愤。诗中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
【注释】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五或六日之间。 戏题:诗中以游戏的方式写的诗。 又见花零落:看到花朵凋零了。 莫怪东风恶:不要责怪东风吹得猛烈。 【赏析】 这首七绝写春光易逝。诗人面对盛开的鲜花,想到春天即将过去,于是作此戏题。 “才看花满枝”,诗人刚刚看见鲜花盛开,枝头挂满了鲜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又见花零落”,诗人再次来到花前,却发现花儿已经凋零
【注释】 判袂:分开衣袖。判,分开的意思;袂,衣袖。 难:困难、艰辛。 来年二三月:指第二年的二三月份。来年,即明年。 二、三月份:指春季二月、三月之交。 伫听凯歌还:伫望听到胜利的凯歌回响。伫,等待。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诗人在山中隐居期间盼望着胜利的凯歌能够早日传来。首句“判袂不辞难”,意谓分手时,我毫不迟疑、毫不畏惧地告别了艰难的征途,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的决心和信心
【注释】 舟中:船中。 远道疲鞍马,舟行得暂闲:长途跋涉的鞍马劳累了,乘船可以暂时放松一下。 推篷:推开船篷。 风景:景色。 太行山:指山西的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西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乘船途中所见景色的诗歌。首句“远道疲鞍马”,点明诗题中的“舟中”二字。第二句“舟行得暂闲”,说明在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可以乘坐船只,得以稍事休息。第三句“推篷看风景”,表明诗人推篷观赏眼前景色
注释: 枫宸:指皇帝。拜命:接受任命。江浙:泛指浙江和江苏两省,古时称江南地区为“江东”。驰名:名声远扬。到任:到达任所,即到浙江上任。君:对别人的尊称。应喜:应该感到高兴。彻底:彻底地、干净彻底地。清:清明、清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的感情,写赵参议去浙江赴任的愉快心情。首句点明时间;二句写赵参议在江东地区已很有名气;三句写赵参议去浙江任职一定会十分高兴
横望巡检司 独自倚靠高高的城楼远眺,青山环抱,白云飘浮。 孤傲的标格在南北分界处中断,一边是覃怀郡,一边是泽州
【注释】: 春夜:春天的夜晚。 长风送华月,照我庭前树。 长风吹拂着月光,照着我的庭院前的树木。 宿鸟忽惊飞,双双背人去。 夜幕降临时,鸟儿忽然被惊醒,双双背对着人飞去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景象。首句“长风送华月”,写出了月光在长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次句“照我庭前树”,则是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感受,他感到自己就像被月光照耀的一棵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第三
注释:去时树上有花,回来时果实已经长成。为什么人骑马来去匆匆,只是如此而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源(今属福建)为官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树开花、来时花结子、马上人和来往只如此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