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危谯拭远眸,青山环合白云浮。
孤标中断分南北,半是覃怀半泽州。
横望巡检司
独自倚靠高高的城楼远眺,青山环抱,白云飘浮。
孤傲的标格在南北分界处中断,一边是覃怀郡,一边是泽州。
独倚危谯拭远眸,青山环合白云浮。
孤标中断分南北,半是覃怀半泽州。
横望巡检司
独自倚靠高高的城楼远眺,青山环抱,白云飘浮。
孤傲的标格在南北分界处中断,一边是覃怀郡,一边是泽州。
【注】“并州”即太原。晋武帝将晋阳改名为太原,晋阳是今山西太原市。“邂逅”指不期而相遇。“春光”指春天的景色。 清明感兴(节选) 宦游无定踪,飘飘任南北。今年在并州,邂逅过寒食。 注释:我四处为官,没有固定的行踪,随着季节的变换,漂泊不定,或北或南。今年在并州,恰逢清明节,偶然与友人在寒食节这一天相聚。 译文:我四处为官,没有固定的行踪,随着季节的变换,漂泊不定,或北或南。今年在并州,恰逢清明节
解析与赏析 第一段:太极本无形,阴阳互消长。 - 诗句解读:这里描述的是《易经》哲学的基础概念,即"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其本身是无形的,但通过其内在的对立面(阴阳)来展现世界的生成和变化。 - 关键词注释:“太极”代表宇宙万物的原始状态,“无形”指它不可见也不可触。“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二元对立概念,代表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作用。 - 译文与赏析:从太极出发
诗句解释: 1. 君不见孟轲称大贤,道学冠今古。 - 注释:我不禁要感叹,孟子被誉为伟大的圣贤,他的学说至今仍然被推崇和传颂。 2. 陶侃惜分阴,乃心忠典午。 - 注释:陶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他的内心忠诚于三国时期的东吴。 3. 当年造就赖慈亲,剪发断机良独苦。 - 注释:是您(阿母)的辛勤培育造就了我们,为了教育我们,您剪短头发、亲手缝制衣服,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辛苦。 4. 君家阿母贞且贤
【注释】 暇日:闲暇之余。 仆:仆人。 盆池:盛水的小盆。 瓦缶:陶制的容器。 种谷:播种谷物。 生意:生机,这里指生命力。 乾坤:天地。 高下、洪纤:高低、粗细。 夲(jīn)无私:本意是说天地间万物都是自然生成,没有私心。 化育:养育。 龙飞九天:龙升上天空。 雨:赐给,这里是比喻的意思。 万国:许多国家。 苏:使苏醒。 无不容:无所不包含。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鱼与谷的描写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释: 1. 山阴石屋联 - 这可能是指一种建筑形式,即用石头建造的房屋,位于山的阴暗面(山阴),这种设计可能因其隐蔽性而被称为“石屋”。 2. 花雨欲随岩翠落 - 此句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景象。"花雨"形容春天细密的雨滴如同花瓣般落下,而"岩翠"可能是指岩石因雨水而显得更加翠绿,增添了几分生机。 3. 松风遥傍洞云寒 - 描述的是一阵凉爽的松风,仿佛是远远地吹拂过来
【注释】 (1)朔风怒号:北风呼啸。朔风,指北风。 (2)埃尘涨天:尘埃弥漫天空。 (3)入春:进入春天。一旬馀:一月有余。 (4)翻觉貂裘薄如纸:反而觉得身上的貂裘薄得像纸一样。 (5)间积:零星堆积。郊原:田野。 (6)垄间:田间地头。宿麦:未收割的麦子。 (7)圣皇:皇帝。爱民如赤子: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 (8)诏旨:诏书。丁宁:再三叮咛。 (9)轻徭薄赋:减轻赋税。更恤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闺思》。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东风荡漾吹花柳,春色醺人如醉酒。 东风轻拂,吹动花柳,春风吹得人如同喝醉了一般。 梁间喜见燕将雏,槛外忽闻莺唤友。 在梁上看到燕子筑巢,听到外面黄莺呼唤同伴。 绿窗倦绣且停针,搔首沉吟意转深。 绿窗之中,我正倦怠地绣着花,心中思绪万千,越发深沉。 却唤侍儿开绣户,轻移莲步傍花阴。 我唤来侍女打开窗户,轻轻移动脚步,走在花丛中。
【诗句释义】 1. 海波拍天流:海浪拍打着天空,波浪汹涌。海波拍天流描绘了一幅大海波澜壮阔的画面。 2. 海日当天起:太阳从海面升起,光芒照耀着大地。海日当天起描绘了太阳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景象,给人以光明和希望。 3. 神鱼大如舟:传说中的神鱼巨大如舟,形容其形态奇特,气势非凡。神鱼大如舟形象地描绘了神鱼的庞大体型,让人感到震撼。 4. 扬鬐复鼓尾:神鱼扬起鱼尾,摆动鱼鳍,仿佛在欢舞
石榴树底红巾蹙,薝卜枝头露香玉。 石榴树的树荫下,妇女们系着红色头巾。薝卜(一种植物),枝头的露珠像珍珠般闪烁。 薰风拂拂自南来,时向高堂扫炎燠。 薰风从南方吹来,常常在高堂扫除炎热。 湘帘半卷日迟迟,竹阴参差柳阴绿。 湘帘半卷,阳光斜照进来,竹影摇曳,柳树的影子也随风摆动,一片翠绿。 红绡焕烂蜀葵开,金弹累垂卢橘熟。 蜀葵盛开,红色的丝质帷幔灿烂夺目,成熟的卢橘挂满枝头。
昼夜长短 昼夜分长短,气候互凉燠。 昼长宜官府,夜短省镫烛。 镫烛民膏脂,燃之非我欲。 无奈更漏长,欲眠还反复。 起坐向灯前,中心如转毂。 或将既往追,或将未来续。 兵民当怀绥,边境宜储蓄。 化何由而行,政何由而肃。 思之有未得,还将旧书读。 职分所当为,一一在心目。 这首诗通过对比昼夜长短、气候冷暖来阐述作者对于政事的看法。他主张政府应适应天气变化,合理安排政事;同时,强调官员们要关心民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感情。 “过汜水”是这首诗的标题,也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描写。第一句“清汜垂虹贯浊流”,写的是汜水,汜水是黄河支流,在今河南巩县南,东流注入黄河南段。第二句写崤山和函谷关,崤山是秦岭的东延部分,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南,两山夹涧,形势险要。第三句是说登上了这两座雄踞于中州的名山,山河不尽登临兴
【注释】 过荥阳:路过荥阳。 鸿沟迢递接荥阳,芳草弥漫古战场。 说尽兴亡无限事,数声啼鸟在垂杨。 译文 鸿沟两岸连接着荥阳,芳草覆盖了古战场。 诉说不尽的兴衰往事,只有几声鸟鸣在垂杨上。 赏析 此诗写于汴京,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说尽兴亡无限事”一句,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诗人在汴京期间,看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不禁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悲愤。诗中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
注释: 花在东风中绽放得很柔和,鸟儿在春日的午后悠闲地歌唱。抱着琴走出家门去,随便看看青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水画卷。首句“花发东风软”,描绘的是春风拂过,花开得十分柔软的情景。接着“鸟啼春昼闲”,描绘的是鸟儿在春日里自由自在地歌唱。两句诗一起,就形成了一幅春天的景象。 第三句“抱琴出门去,随意看青山”,描绘的是诗人带着琴走出家门,一边欣赏着青山,一边弹奏着琴曲
读王荆公赵清献公文集 新法殃民众欲除,金陵强辨欲何如。 等闲一语锋铓折,稷契当年岂读书。 注释与鉴赏: 1. 新法:指王安石变法。 2. 金陵:指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3. 强辨:强硬辩论。 4. 稷契:指古代贤臣管仲和商相(名相名契),象征智慧。 赏析: 《读王荆公赵清献公文集》是一首表达对王安石新法影响的反思之作。诗中通过对比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社会状况
暮春遇雨 暖风吹雨浥轻尘,满地飞花断送春。 莫上高楼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 注释: 1. 暖风:春天的和风。 2. 浥(yì):沾湿。 3. 飞花:飘落的花瓣。 4. 天涯:天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自然风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首句“暖风”二字,便将读者引入了春天的氛围之中。接着,“吹雨浥轻尘”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
【注释】 ⑴萦纡:曲折环绕。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荜门蓬户:简陋的门户。两三家:几户人家。 ⑵短墙、绯桃:都是指桃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农村风俗画。 “野水萦纡石径斜,荜门蓬户两三家。”开篇先写村舍周围的环境,野水流过,石路弯弯曲曲,几户人家简陋的门户和房屋映入眼帘,给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乡村图卷,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野水萦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