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殃民众欲除,金陵强辨欲何如。
等闲一语锋铓折,稷契当年岂读书。
读王荆公赵清献公文集
新法殃民众欲除,金陵强辨欲何如。
等闲一语锋铓折,稷契当年岂读书。
注释与鉴赏:
- 新法:指王安石变法。
- 金陵:指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强辨:强硬辩论。
- 稷契:指古代贤臣管仲和商相(名相名契),象征智慧。
赏析:
《读王荆公赵清献公文集》是一首表达对王安石新法影响的反思之作。诗中通过对比王安石变法前后的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新法给民众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首句“新法殃民众欲除”直接点出了新法带来的负面影响,即新法的实施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理解。次句“金陵强辨欲何如”,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面对新法时的态度和反应。这里的“金陵”代指北宋京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而“强辨”则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新法时的无奈和挣扎。
诗中的第三句“等闲一语锋铓折”,则是诗人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一种评价。这里的“锋芒”比喻王安石变法的力量和锋芒,而“折”则表示了这种力量在面对现实挑战时逐渐失去锐气。这表明了新法虽然在当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最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最后一句“稷契当年岂读书”,则通过对历史贤臣的提及,暗示了王安石变法者的智慧和才能。这里所说的“稷”和“契”都是古代著名的贤臣,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表达一种讽刺意味——这些贤臣当年的智慧和才能,在新法下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可能被埋没或忽视。
这首诗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新法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历史时所表现出的敏感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