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注释】建康:即今南京市,古称建业。层楼:指南京的高楼。客恨饶:客人的愁思很深。吴地:泛指江南一带。雁声空落楚天遥:大雁南飞的声音空自回荡在遥远的天空,而自己却远在他乡。六代:指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这里泛指南朝。 【赏析】这首诗写登高怀古之慨。首联“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点明楼名和所居之处。诗人登上建康城头高楼,放眼四望,只见层层叠叠的楼阁凌空而起,巍然矗立,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解析】 “别金陵”即告别金陵。“六朝旧迹俱寻遍”,金陵曾是三国时的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这里指南京。“千古英雄一笑休。”指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指作者本人。“黄叶乱随秋雨落”,黄叶随风飞舞,落在秋天的雨中。“长江空带楚天流”,长江水向东流去,仿佛带着楚地的天空在流动。 “樽前有客翻新调,白下无人说故侯。”樽,古代盛酒器。“有客”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翻新调”
【注释】 遇昭瑞宫次韵二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遇到昭瑞宫时写下的作品。 红花翠竹满江皋:江皋是河岸边的意思。 依约:似乎。 驾巨鳌:指仙人乘坐大鱼。 月下每听来鹤佩:每当月亮升起时,就听到鹤鸣声。 云中时复见龙袍:时常能看到龙的服饰。 西江:长江西部支流。日薄潮声小:太阳快要落山了,潮水声音变小。 北极天开王气高:北极星高高在上,象征帝王之气。 咫尺山河移版籍
徐竹隐 连江的修竹静谧地居住在郊野,门前郁郁葱葱,有千亩之多。 直节不移,高士的操守;息交那与俗人的书。 卧听翠雨飞落如瓴甋,笑迎清风过绮疏。 喧嚣的境地宁静;岁寒,分席待樵渔
古诗文赏析 《感遇四首》诗歌翻译与鉴赏 1. 黄花未放,白雁最早来 - 原文及翻译 - 诗句注释 - 赏析 2. 好景无人识,新诗只自裁 - 译文与解析 - 关键词解释 - 诗人情感表达 3. 烽烟迷玉垒,烟草没云台 - 诗意与背景 - 对仗技巧分析 - 历史典故应用 4. 古来圣贤事,宁有死后修 - 文本内容与解读 - 历史典故与现实意义 - 人生哲理探讨 5.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注释】 破壁箪瓢垒:指贫困生活。箪,古代用竹子做的饭篮。瓢,盛水的器具。垒,形容贫寒简陋。 疏梅霜雪团:形容梅花在风雪中开放的景象。 先子训:指前人的教诲,这里指父亲生前的教育。 【赏析】 《十二月三日对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初冬,当时,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全篇通过描写自己客居的生活和思想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国事家忧的无限忧虑
诗句释义: 1. 怀人有多梦,忧国竟忘眠。 - "怀人":思念亲人或朋友。 - "多梦":表示对亲人或朋友的深切思念。 - "忧国":关心国家大事。 - "竟忘眠":因为担心国家,以至于忘记了休息。 2. 野草皆成药,江云半是烟。 - "野草":这里指自然界的植物。 - "皆成药":将野草用作药物,暗示其具有药用价值。 - "江云":江上的云彩。 - "半是烟":部分像烟雾一般。 3.
诗句释义 1 忧国频看剑: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忧虑国家安危的情感,频繁地查看手中的剑。这里的“频”和“看”强调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2. 怀人独凭阑:独自凭倚栏杆,怀念着远方的友人。这里的“怀人”指的是思念他人,而“独”则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3. 野云秋共黑:描述秋天的野云,色彩变得深沉,与大地融为一体。这里的“秋”和“黑”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野云与大地的融合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或反映主旨的句子,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首联“风雨秋冬接,乾坤昼夜同”,意为:风雨从春至秋冬,天地之间昼夜相同。诗人以风雨来比喻时局,暗喻朝廷昏聩无能,致使百姓受尽折磨。 颔联“正愁禾黍黑,况奈羽旄红”。“禾黍”指庄稼、谷物,是农民的命根子;“羽旄”是羽毛装饰的仪仗用品。诗人以禾黍变黑
三秋多湿雨,十月见黄花。 【注释】:三秋指的是秋季的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十月和十一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常常下雨,所以称三秋多雨;十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说见黄花。 【赏析】:此句写景,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三秋”与“多湿雨”相对,突出了秋天多雨的特点,“见黄花”又写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 对景无情思,令人起叹嗟。 【注释】:对着窗外的景物而没有情思,令人不禁长吁短叹。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