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初生月,客中仍独看。
遥怜吾老幼,未解脱饥寒。
破壁箪瓢垒,疏梅霜雪团。
再思先子训,默默泪阑干。

【注释】

破壁箪瓢垒:指贫困生活。箪,古代用竹子做的饭篮。瓢,盛水的器具。垒,形容贫寒简陋。

疏梅霜雪团:形容梅花在风雪中开放的景象。

先子训:指前人的教诲,这里指父亲生前的教育。

【赏析】

《十二月三日对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初冬,当时,杜甫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全篇通过描写自己客居的生活和思想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国事家忧的无限忧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首句“今夜初生月”,写诗人夜观明月的情景。一个“初”字,既表现了月色之新,也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从初生明月联想到自己的老幼兄弟,他们仍然困顿饥寒、不得解脱。次句紧承上一句,写今夜观月时想到的亲人。

三、四两句写诗人遥怜自家的幼年老迈,不能解除饥寒之苦,而只能遥望远方的亲人。这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吾老幼”代指诗人自己以及他的弟弟,以“饥寒”代指诗人及其家人的困苦处境,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处境。

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贫寒的邻里人家,破壁、箪瓢、垒等都是贫穷的象征,而疏梅、霜雪则象征着清高的品质。诗人看到这样的人家,心中充满了感慨,仿佛看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父亲的教诲,默默无语,泪流满面。这里的“先子训”指的是诗人的父亲生前的教诲。诗人在思念父亲的教诲时,不禁泪流满面,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