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雨中死,群乌天际飞。
风尘时变灭,世事日乖违。
弘景挂冠去,少陵徒步归。
丁宁剑歌叟,得酒且忘机。

《对雨五首》是一组描绘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由南朝朱超所作,其内容如下:

  1. 诗人简介
  • 朱超(约479年—约532年),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季安,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曾任太子中舍,后任尚书左丞等职。他的诗文作品多反映了他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
  1. 诗歌原文
    百草雨中死,群乌天际飞。
    风尘时变灭,世事日乖违。
    弘景挂冠去,少陵徒步归。
    丁宁剑歌叟,得酒且忘机。

  2. 诗句释义

  • 百草雨中死:描述了在雨水中,所有的草木都凋零死去。
  • 群乌天际飞:描写了一群乌鸦从天而降的场景,暗喻社会的黑暗和混乱。
  • 风尘时变灭:比喻世事无常,如同尘土般易变。
  • 世事日乖违:表达了世事变迁,与原本的规律和秩序相违背。
  • 弘景挂冠去:指的是陶弘景辞官而去,寓意着逃避现实的无奈或不满。
  • 少陵徒步归:杜甫晚年归隐,以徒步行走的方式回归故里,象征着回归简朴生活的决心。
  • 丁宁剑歌叟:形容一个剑客或诗人,他手持长剑,边唱歌边行走,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 得酒且忘机:意味着在饮酒时忘却所有烦恼和杂念,享受当下的宁静与自由。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感慨。诗中的“百草雨中死”和“群乌天际飞”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更隐喻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
  • 朱超通过使用生动的自然意象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诗中的“风尘时变灭”和“世事日乖违”等句子,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道德沦丧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是个人层面的,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映。
  • 结尾两句“弘景挂冠去”和“少陵徒步归”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君子风范的理想追求,即在乱世中保持清高节操,以身作则。
  • “丁宁剑歌叟”一句中的“剑歌”,不仅指剑客的行乐方式,也暗示了剑客们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得酒且忘机”则表达了诗人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对雨五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朱超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共同的心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