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道复西斋偶成 风生回渚玉涟漪,秋晚茆檐白日迟。 一事不经心境寂,离离松影坐来移。 注释: 1)风生回渚:风从回水处吹来。回渚是小洲的意思,这里泛指水中的洲渚。 2)玉涟漪:水波像美玉一样。 3)茆檐:茅草屋的檐。 4)心境寂:心境宁静,无杂念。 赏析: 首句“风生回渚玉涟漪”,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在清风徐来的回水边观赏着水面上飘动的玉色涟漪,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心情无比舒畅
【题诗】 寂寞平皋带浅滩,幽人时共夕阳还。 水禽飞去疏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注释】 寂寞:寂静无声,形容景色空阔、冷落。 平皋:指湖面。皋,大土山。 带:连接。 浅滩:浅水滩地。 幽人:隐居者。 时共夕阳还:不时与晚霞一同归去。 水禽:水中的鸟。 飞去:飞翔而去。 疏烟:轻淡的烟雾。 目送:用眼睛看。 秋光:秋天的阳光。 入断山:穿过山涧。 【赏析】 这首七绝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一幅秋景图画
【赏析】 此是一首描写晚景的诗。 “双干亭亭碧玉明”,以比喻手法写画竹的形态,突出竹子的清雅秀丽。“亭亭”形容竹叶高耸的样子,“碧玉”指竹的颜色,用来形容其颜色青翠,晶莹剔透。整句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将竹子的美丽描绘出来。 “翠阴凉沁石床清”,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景象。翠绿如玉的竹子旁,有一张石头床,石床清凉宁静。这里的“凉沁”和“清”都是形容石床的感觉,给人一种舒适、凉爽的感觉。
这首诗的译文是:西斋半天下雨,雨后新枝从短墙上露出来。 尘土不飞人迹断绝,碧阴添得晚窗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西斋景象,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首句“西斋半日雨浪浪”,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的西斋。“浪浪”形容雨水打在窗户上的声响,仿佛波浪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第二句“雨过新梢出短墙”,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西斋的景象
【注释】 泽国:指江南地区。霜清:霜白。雁影:大雁的影子。空庭:空旷的庭院。木叶:树叶。萧萧:萧索、凋零的样子。夕阳:傍晚时,太阳偏西,阳光斜射,故称夕阳。窗雨:窗外的雨水。素绡: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秋天的景色或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景画。 首句“泽国霜清雁影高”,写在霜白如银的泽国之上,一群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飞向高空,映衬着天空的清澈和辽阔
【解析】 1.属:属于。2.竹外风烟写素秋:形容景色清新淡雅,有如秋景一样宜人。3.市散人间诗欲就:指世俗繁华之地已无诗兴。4.一帘疏雨入西楼:形容细密的小雨洒在窗户上。 【答案】 ①“竹间”二句:意思是说,竹丛之间,佳兴正浓,正是诗人王猷当年游赏的地方。②“竹外”二句:意谓竹丛之外,风轻云淡,一派素洁之秋景,令人心旷神怡。③“市散”二句:意思是说,世俗繁华之地已无诗兴,只有闲情逸致
【注释】 矗矗:耸立。 青山带白云:指山峦上覆盖着白云。 石梁:指桥下有石头的桥梁。 鸡犬数家村:形容村落稀疏,有几户人家。 江空:江面空旷。 不遣:不让。 落尽桃花自掩门:指桃花凋落后,自己关上了门户(喻指隐居)。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隐居期间,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村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前两句描绘了青山、白云、石桥、村舍等自然景观
碧山(青翠的山)渺渺(遥远的样子)隔晴川(隔着清澈的溪水),古树垂藤锁翠烟(垂着藤蔓的古树枝叶笼罩在翠绿烟雾中)。 野鹿衔花时隐见(野鹿在花丛中时隐时现),石桥无路访神仙(没有路可通,无法到达仙家)
梨花山鹧 物华无赖酒初醒,奕奕梨花照晚晴。 怪底山禽啼不歇,十分春色近清明。 注释:梨花盛开的山中,万物仿佛被酒气唤醒,阳光照耀着晚霞映衬下的梨花。奇怪啊,山中的禽鸟不停地啼叫,这分明是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烈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景象,诗人用“物华无赖酒初醒”来形容万物在春天的召唤下苏醒,生机盎然
注释: 密叶参差漏夕阳,溅溅寒玉漱回塘。 密布的树影参差错落,斜射在湖面上,映出斑驳的影子。水花溅起,犹如寒光闪闪的玉石,洗涤着回荡的池塘。 玄言消尽人间事,一壑松风满鬓凉。 那些玄之又玄的言词,已经无法掩盖世间的纷争和纷扰了。只有那呼啸而来的松涛声,才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