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
送模归卞山并示僧宗义为余守西岩者三首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 【注释】: 1. 端居:安居一地。 2. 幽奇:指山水之美的幽雅奇特。3. 昔未见:以前未曾见到过的景色。 4. 溪、湖:指卞山的溪流和湖泊。 5. 云物
【译文】 生长在山间,从小由祖父守护门户。 人们说膏粱子弟,粗能免于纨裤子弟之辱。 官居无多留恋,暂留又遽然离去。 家法恐未传授,此心始终如一。 义禅晚来跟随我,似乎懂得此中情趣。 西岩高峻险峭,长久阻断俗子之路。 姑且持守山水节操,为我主管山林事务。 封陲际湖海,云月皆为其部属。 【注释】 1. 生长:指生活成长。 2. 从翁:指祖父。蓬户:简陋的房屋。 3. 人言:指世俗人的议论。膏粱子
注释: 春风的为谁来,绕舍闲花亦漫栽。 庵内不知庵外事,夜来微雨小桃开。 春风是谁带来的,绕着小屋的闲花也随便地栽种。 庵里人不知道庵外的事,夜里下了点小雨,小桃花就开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春风的为谁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风的到来充满了期待。春风是春天的象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戎车百两去难攀,秣马前驱矢石间。 注释:这是在说战车(戎车)一百两(百两可能是指军队的兵力)难以攀登,但是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用箭矢抵挡敌人的进攻。 2. 析木旧津吞朔易,神都新令愯完颜。 注释:这是在描述古代的黄河入海口,也就是析木旧津,这个地方曾经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诗句释义: 1. 襄阳的孟亭,我已不再去写了。我的草堂被人们誉为丹青。 2. 哪里想到你从扬州来,只怪山能养育伯龄(王勃)。 3. 世上的味道并不太多,我真是潦倒不堪,想要归心,常常叮嘱自己。 4. 听到竹径传来新影,更想岩花发出远馨。 5. 夜鹤未应真怨别,江鸥须信久忘形。 6. 地偏偏僻,所以追随渊明远;风好,经常跟着御寇泠(指陶渊明和张骞)。 7. 痴坐正怜尘满案,醉眠终倚石为屏。 8.
卢橘杨梅已及时, 我归先自在前期。 平生不作宣明面, 浪愧将军建鼓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卢橘杨梅已及时”: - 关键词解释:卢橘和杨梅是江南的特产,通常在春天开始成熟。 - 含义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令的敏感和捕捉自然美景的能力。 - 文化背景:古代文人常以植物的生长周期来比喻人生的阶段,这里可能寓意着回归自然的心境。 2. “我归先自在前期”: - 关键词解释:自在
【注释】 忆朱氏西涧:怀念朱氏的西涧。朱氏,指唐末诗人朱放。西涧: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唐诗纪事》载其有《忆朱氏二首》,其一云:“忆得朱门别,初为竹下人。故交无一字,新雁却成群。”又云:“朱公旧宅在,今日对君家。我行已过半,何日复来过?”此诗是回忆与朱放相会时的情形。中流:水流的中心地带。竹床:用竹子编成的凉席。万钱:即“千钱”,形容钱多。无:没有。客:客人。拨:开。新篘(chǎn)醉几场
诗句原文: 水槛新开似浣花,傍溪须更作浮槎。 只应屡费王弘酒,时要清樽对落霞。 注释解析: - 水槛新开:指的是水边的小门(槛)重新开放,如同被洗涤过一般,显得洁净明亮。 - 似浣花:比喻水边的景色清新如洗,好似杜甫诗中描绘的浣花溪那般美丽。 - 傍溪:紧邻小溪的位置。 - 须:表示必要或必需。 - 作:制作、建造的意思。 - 浮槎:古时一种木筏,此处指建造木筏以供游玩使用。 - 只应:只有
注释: 酴醾(tú mín):即荼蘼,花期在春夏之交,花色红白相间。 东风吹麝入铅华,未肯随春到谢家:意思是说,东风吹来的时候,花香袭人就像麝香一样,但它并不想随着春天的来临来到谢家的花园里。 夜半粉香垂露泣,定应和月怨梨花:意思是说,到了半夜时分,花儿的香气还挂在花瓣上,好像在哭泣一般,这肯定是因为花儿在抱怨月亮。 赏析: 这首诗以花拟人,通过花的自述,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注释: 1. 不惜囊钱信手空,荒田却拟望年丰。 2. 天公可是怜风月,判遣诗人一例穷。 赏析: 首句“不惜囊钱信手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他宁愿将金钱浪费在荒废的田野上,也不愿意将其投入生产性的事物中。这里的“囊钱”、“信手”等词语,都暗示了诗人的贫穷和困顿。 次句“荒田却拟望年丰”,则表达了他对丰收的期待。尽管他身处荒芜之地,但他仍然怀揣着对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