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居北有朝路,居南无住人。 劳师问家第,山色是南邻。 注释与赏析: - 居北有朝路:居住北面有一条通往朝廷的路。 - 居南无住人:居住在南方却没有人居住。 - 劳师:询问。 - 问家第:询问李益的家。 - 山色:自然景观,此处可能指山的颜色或景色。 - 是南邻:成为南边邻居。 译文: 你居住在北方,那里有一条通向朝廷的道路;而你在南方,却没有人居住。我询问你的住宅,看到那山色美丽
注释: 金吾子:指冯子都。 绣帐博山炉,银鞍冯子都。 绣帐:用丝绸织成的帐子,这里代指美女的卧室。博山炉:一种古代香炉,上面刻有山峰图案,形状像山一样。银鞍:马鞍是银色的。冯子都:人名,这里指骑着骏马的男子。 黄昏莫攀折,惊起欲栖乌。 黄昏:傍晚时分,天色渐暗。攀折:采摘、折断。惊起:惊动。欲栖乌:将要飞走的大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景色,以及一位英俊少年在夕阳下骑着骏马
注释: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早晨醒来开门,满屋都是落花。 春风解人意,欲落妾西家:春风似乎懂人的心思,想要让我到西家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全诗写女子在春日里对丈夫的爱恋之情。开头二句是写女子早起开门,看见满地落花。第三句“春风解人意”,说春风好像懂得人的心意似的,第四句“欲落妾西家”,说她要飞到夫家的西边去。这四句诗把春天的美好景色同夫妻恩爱联系起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暮色降临时,我经过回乐烽。 烽火在高高的城墙上飞腾,黄昏时分从遥远的沙漠边吹来。 昔日征战之时,战士们响应军号,如今却只有我从军出征,没有军歌的回声
注释:在边疆的战场上,射箭的将领正骑马疾驰而出。他远远地看见了平原上的情景,翻身向暮色中的云朵望去。 赏析: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边塞将士奋勇杀敌的画面。首句“边头射雕将”点明了场景和人物身份,即战场之上英勇善战的射雕将军。第二句“走马出中军”进一步展现了将军驰骋沙场、指挥若定的英姿。第三句“远见平原上”则以远景勾勒出了辽阔的战场背景,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结合注释和题目中给出的参考答案。本题要求对“幽州赋诗见意时佐刘幕”一句进行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及赏析。 【答案】 幽州的边塞诗,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幽州是唐代的北方边境,战乱不断,征戍之兵常年驻守此地
【注释】鹧鸪: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斑竹枝:湘江一带的竹枝词。锦翅:形容鹧鸪羽毛色彩鲜艳。郎从何处归:指男子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赏析】此诗以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鹧鸪在湘江上飞翔,而男子远行的图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照镜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自疑。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注释翻译: - 衰鬓朝临镜,将看却自疑。 - 衰鬓:形容鬓发已开始变白。 - 临镜:面对镜子。 - 将看:打算观看自己的容貌。 - 但自疑:然而内心却感到不安或怀疑。 - 惭君明似月,照我白如丝。 - 惭君:对自己感到羞愧。 - 明似月:比喻对方明亮如同明亮的月光。 - 照我白如丝:比喻对方的光线像细丝一样柔和地照射在自己身上。 赏析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 霜雪之鸟翱翔于白楼前,天子太平年华映照之下 1. 一鸟如霜雪 - 描述白鸟如霜雪般的美丽与纯净,象征其洁白无瑕。 2. 飞向白楼前 - 白鸟展翅向着白楼飞去,寓意着美好愿望与追求。 3. 问君何以至 - 白鸟向李益询问如何到达此地,引发对命运的思考。 4. 天子太平年华 - 暗示在天子统治下,国家和平繁荣,人民生活安宁。 5. 赏析 - 诗以白鸟为线索
【注释】 世故:世事。中年别:指中年丧偶的悲哀。馀生:剩下的岁月。此同:这里,在这里。朗陵公:名未详,卢纶之兄。翁:对年长者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与朋友的别离之情。诗人在中年之时,与内兄卢纶分别,而卢纶此时又已去世,因此只能将悲痛的心情寄之于与卢纶的书信之中。诗中“悲”与“病”两字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痛,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