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登白楼见白鸟席上命鹧鸪辞 霜雪之鸟翱翔于白楼前,天子太平年华映照之下 1. 一鸟如霜雪 - 描述白鸟如霜雪般的美丽与纯净,象征其洁白无瑕。 2. 飞向白楼前 - 白鸟展翅向着白楼飞去,寓意着美好愿望与追求。 3. 问君何以至 - 白鸟向李益询问如何到达此地,引发对命运的思考。 4. 天子太平年华 - 暗示在天子统治下,国家和平繁荣,人民生活安宁。 5. 赏析 - 诗以白鸟为线索
【注释】 嘉禾寺:位于今江苏苏州。王七:指亡友王维之,名不详。题壁:在墙壁上题诗,表达哀思。 【赏析】 《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白居易到苏州的嘉禾寺,看到王七题写的一首诗而引起对亡友的怀念。 首句“今日忆君处”,即今天在这里想念你,点明怀念的对象和地点。“忆君君岂知”是说,我想念你你难道不知道吗?这里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悲凉心情。“空馀暗尘字”,意思是说
【注释】 世故:世事。中年别:指中年丧偶的悲哀。馀生:剩下的岁月。此同:这里,在这里。朗陵公:名未详,卢纶之兄。翁:对年长者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与朋友的别离之情。诗人在中年之时,与内兄卢纶分别,而卢纶此时又已去世,因此只能将悲痛的心情寄之于与卢纶的书信之中。诗中“悲”与“病”两字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痛,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注释: 书院没有历书就用诗来代替,问路侍御六月的大小事情。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 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在书院学习的经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书院的学习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野性迷尧历”,尧历即历书,是古代用来记载历法的工具。这里用“野性”来形容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诗人表示,他因为好奇而无法抗拒,所以迷失在历书中。 “松窗有道经”
【注释】 闻鸡赠主人:古代的风俗,听到鸡叫就要起早干活。主人指诗人的朋友,这里借指朋友的家。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胶胶鸟是布谷鸟的别名,它一叫,就表示天快亮了;东方的太阳快要出来了。 无事恋君轩,今君重凫鹄。“轩”指高敞的车篷。“重凫鹄”比喻朋友像飞鸟一样离开故乡远行。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以物喻人,寄寓深远。首句写晨鸡报晓,次句写东方初升的太阳,三
注释: 紫塞:指北方边境的险要关塞。连年:连续多年。黄砂碛路:形容路途遥远,荒凉。故人:老朋友。今夜宿:今天晚上住在这里。石楼中:石楼内,借指朋友所在的住处。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朋友在边疆戍守的艰苦环境中,与远方的朋友相聚的情景。首句“紫塞连年戍”,点出了边关的艰险和岁月的漫长;次句“黄砂碛路穷”,进一步描绘了道路的艰难和荒凉。最后两句“故人今夜宿,见月石楼中”
【注释】 畏老:指年老体衰。孟郎中: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同幕:共事的僚友。故人:老朋友。 【赏析】 此诗写春日与友人惜春之情。首句点明题意,“畏老”二字,透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第二句“逢春解惜春”,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对青春逝去之惋惜。三四句写今年看花时,已少去年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以惜春为主题,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
洛阳河亭奉酬留守群公追送离开亭子在夕阳中饯行,腊酒已经减少了春衣。 岁末时烟霞重重,寒川上云树微茫。 戎装千里远至,旧路十年归程。 还似雁飞向江中沙洲,相逢后又背向飞去。 译文: 离别的亭子,在落日余晖中饯别,腊酒已经减少,春衣也随着时间而减薄。 岁月渐晚,烟霞更浓重,寒川上的云树更加细微。 身着戎装奔赴千里之远,旧路归来已是十年。 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汀洲大雁那里,再次相逢却又要各自背向飞去。
【注】: 1. 献刘济:指献诗给刘济,刘济是当时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2. 草绿古燕州:燕州即现在的河北北部地区。 3. 莺声引独游:莺声是春天的鸟鸣声,独自游是诗人孤独行走的状态。 4. 雁归天北畔:雁南飞而归,故称“归”,北畔是北方,指北方边陲之地。 5. 春尽海西头:春天即将结束,意味着岁月流逝,生命的短暂。 6. 向日花偏落:向日是指太阳,落是落下的意思。 7. 驰年水自流
重赠邢校书 俱从四方事,共会九秋中。 断蓬与落叶,相值各因风。 注释:我们都是四方各地的人,一同聚集在这个秋天里。断蓬和落叶,都是随风飘动,各自相遇。 赏析:诗中“俱从四方事”表达了诗人与邢校书共同经历了各种事情,而“共会九秋中”则描绘了他们在秋天这个特殊时刻的相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经历的感慨。接下来,“断蓬与落叶,相值各因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中的两种事物——断蓬和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