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正中
陶正中是雍正癸卯进士,曾官翰林院编修,外转至山西布政使。他不仅是清代的诗人,而且其作品《持衡妙善俗》更是流传至今的珍品。 陶正中的生平与仕途展示了清朝中后期文人的多重身份与经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他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这是朝廷中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编撰国史、撰写诏令等重要任务。后来,陶正中因故离开翰林院,但并未影响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他的诗作继续影响着后人
清代陶正中《读史》释义
读史 商君修耕战,立约于徙木。 赏信罚随彰,卒以震巴蜀。 枭雄负异能,断制贵专独。 民可与乐成,创始每弗欲。 君子重违众,持衡妙善俗。 握机良所同,用意乃各属。 不见褚衣冠,终焉致巷哭。 译文: 商鞅提倡战争和耕种,在立下誓言后,就搬了一根木头来作为约定。 他实施的政策赏罚分明,因此最终使得巴蜀震动。 枭雄拥有独特的才能,决断力强大,但总是喜欢独自决定事务。 百姓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陶正中
陶正中是雍正癸卯进士,曾官翰林院编修,外转至山西布政使。他不仅是清代的诗人,而且其作品《持衡妙善俗》更是流传至今的珍品。 陶正中的生平与仕途展示了清朝中后期文人的多重身份与经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后,他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这是朝廷中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编撰国史、撰写诏令等重要任务。后来,陶正中因故离开翰林院,但并未影响他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他的诗作继续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