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翊
张美翊(1856-1924)是清朝末年的学者和古文学家,他与“浙江三杰”之列的两位人物并称。张美翊,号让三、骞叟,是浙江省宁波人。他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是清朝末年的著名人物。 张美翊早年曾拜弘一法师为师,学习佛教知识。这一经历可能对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在宗教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味。后来,张美翊出使西欧多国,他的眼界被极大地开阔
清代张美翊《挽张之洞联》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由梁启超所作。它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怀念之情。 首句“全局奠东南,虽贱子未见公,江汉朝宗,颇忆纡筹曾借箸”中的“全局奠东南”,意味着张之洞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巨大,如同全局已定。而“贱子未见公”则表示作者尚未有机会见到张之洞。这里的“江汉朝宗”指的是张之洞像江河一样汇聚了四方的人才,“纡筹曾借箸”则是指张之洞曾经利用过筷子(比喻为工具)来解决国家大事。 第二句“大名动中外
张美翊
张美翊(1856-1924)是清朝末年的学者和古文学家,他与“浙江三杰”之列的两位人物并称。张美翊,号让三、骞叟,是浙江省宁波人。他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是清朝末年的著名人物。 张美翊早年曾拜弘一法师为师,学习佛教知识。这一经历可能对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在宗教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韵味。后来,张美翊出使西欧多国,他的眼界被极大地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