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奠东南,虽贱子未见公,江汉朝宗,颇忆纡筹曾借箸;
大名动中外,惟重臣能干国,云霄遗像,待求事状为征铭。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由梁启超所作。它表达了对张之洞的怀念之情。
首句“全局奠东南,虽贱子未见公,江汉朝宗,颇忆纡筹曾借箸”中的“全局奠东南”,意味着张之洞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巨大,如同全局已定。而“贱子未见公”则表示作者尚未有机会见到张之洞。这里的“江汉朝宗”指的是张之洞像江河一样汇聚了四方的人才,“纡筹曾借箸”则是指张之洞曾经利用过筷子(比喻为工具)来解决国家大事。
第二句“大名动中外,惟重臣能干国,云霄遗像,待求事状为征铭”中的“大名动中外”意味着张之洞的名声遍及国内外。而“惟重臣能干国”则是说他是一位能够承担重任的大臣。这里的“云霄遗像”,指的是张之洞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功绩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最后的“待求事状为征铭”表示作者期待能找到关于张之洞事迹的记载来铭记他的伟大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张之洞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声望,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江汉朝宗”、“纡筹曾借箸”、“大名动中外”等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