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襄得十五名臣,皆属圣清元老,试问金瓯地缺、玉几帝凭,谁作天家一柱;
武侯有千秋遗爱,长使泪落英雄,况经鄂渚皋比、秦淮龙节,亲承风旨三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字词的解释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中提示的注解来理解。“挽张之洞联”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郑孝胥。全诗共有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要准确把握。首先明确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挽联的形式,赞颂了张之洞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功绩及其人格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然后逐句解释,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文襄得十五名臣,皆属圣清元老”,这里指张之洞。文襄是张之洞的封号,十五名臣是张之洞所提拔的大臣。

“试问金瓯地缺、玉几帝凭”,意思是说,我们国家疆域辽阔,国泰民安。

“谁作天家一柱”,意思是指,张之洞就是支撑着国家的栋梁。

“武侯有千秋遗爱,长使泪落英雄”,这句的意思是,诸葛亮有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好名声,他的事迹让英雄感动得落泪。

“况经鄂渚皋比、秦淮龙节,亲承风旨三年”,意思是说,在湖北的汉阳城和南京的秦淮河一带,张之洞治理得很好,他三年来一直秉承皇帝的意思办事。

“鄂渚”“秦淮”分别是张之洞在湖北和南京治理的地方。“皋比”是古代一种画有鹿的旗子,这里指张之洞治理的地方。“龙节”是指古代帝王授予有功勋之人的一种象征性物品,这里指的是张之洞被授予的官职。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你虽然已经离开了朝廷,但是你的恩泽却留在百姓心中;你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你的英名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答案】

【参考译文】

文襄(张之洞)得到十五名臣,都是圣朝元老重臣。试问这国土如何?金瓯破碎,玉几空置。谁作这国家的支柱?

武侯(诸葛亮)有千古流芳的名字,常使英雄为之流泪。何况经过湖北汉阳城与南京秦淮河一带,张之洞三年来一直秉承皇帝的意思办事。

鄂渚、秦淮都是张之洞治理过的地方。龙节、皋比分别代表张之洞的官职与政绩。

虽然你已经离开朝廷,但百姓对你仍怀有深情。虽然你已仙逝多年,但你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