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
这首诗是张子华的作品,他在创作时误用了某些典故,因此被人告发。为了回应这个问题,有人用元韵作了一首诗来讽刺他。 第一句“咳唾成诗未许攀”,意思是说,张子华写诗的才华如此之高,甚至连唾沫都能写成诗,这种才华真是让人无法企及。 第二句“腹中应着绮千端”,这里的“绮”指的是绚丽多彩的意思,诗人的意思是,他的肚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意象,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样。 第三句“画蛇思巧因饶足
【解析】 (1)本题是理解诗意的题目。注意抓住关键词,如“暑退”“环堵萧萧草树幽”等,根据注释来分析诗句的意思。“江城暑退叶惊秋,环堵萧萧草树幽。”意思是:夏天的热浪已经退却了,秋天的凉意也来到了,四周的树木花草都显得格外的清幽寂静。 (2)本题是赏析诗歌的题目。注意抓住关键词,结合诗句内容来赏析。“扫净尘心清似水,静看人态曲如钩。”意思是:扫除内心的杂念,心境就像清水一般清澈明净
这首诗是送德远枢密初召赴经筵之作,表达了对德远枢密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 长驱敌骑傍淮淝,又是忠贤许国时。 注释:长驱直入,打败敌军;旁淮淝,靠近淮河的淝水,指战场。又是忠贤许国时,又逢忠贤为国效力的时候。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德远枢密带领军队英勇奋战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德远枢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扶义东吴回日毂,宣威西蜀正参旗。 注释
诗句:投老须营一把茅,晚亲珠玉看挥毫。 译文:年事已高,必须建造一所茅屋以安身;晚年时可以欣赏和挥写珍贵的书画。 注释:1. [投老]:年老体衰的状态。2. [须营一把茅]:指要建一小屋。3. [晚亲]:晚年喜欢。4. [珠玉]:比喻珍奇的书画。5. [挥毫]:挥舞笔头写字。6. [曹植]:三国时期诗人,才华出众。7. [刻鹄无成愧伯高]:形容学习努力但成果不显著。8. [伯高]:古代善射者
【诗句释义】 1.老依背郭荫堂茅:指诗人年迈时仍隐居在郊外的茅屋中。 2.寒夜微吟自削毫:形容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在灯下写作。 3.羡子笔回霜气劲:形容诗人的作品如秋风一样凌厉。 4.惊人句与月魂高:形容诗人的作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极知蹇足追随苦:表示诗人知道追随自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6.便觉长须走送劳:形容诗人知道自己的才华被世人所认可,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徒劳的。 7
【注释】 沧江:沧浪之水。 洗尽眼中埃:洗去眼里尘世的尘埃。 风引前旌如挽去:风吹着前面的旗帜好像在拉它走。 山迎归棹欲飞来:山势似乎要迎着回棹而飞起。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迟缓的样子。 豫章:古郡名,今江西南昌市。 沉迷薄领日回回:沉迷于薄领,像太阳那样回转。 【赏析】 此诗是诗人罢官后的感怀之作。诗题中的沧江,指钱塘江,作者曾在此为官。吴门,即苏州。“谢事”,辞去官职
【译文】 诗邻可卜拟诛茅,好句人间见一毫。 吟就钵声应未绝,流传纸价顿能高。 谬成燕雀追黄鹄,已作蜻蜓避百劳。 清夜月窗裁警句,霜梧风竹助萧骚。 注释: 次韵张辉惠诗三首 诗邻可卜拟诛茅,好句人间见一毫。 吟就钵声应未绝,流传纸价顿能高。 谬成燕雀追黄鹄,已作蜻蜓避百劳。 清夜月窗裁警句,霜梧风竹助萧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张辉的酬和之作。全诗通过描写自己的创作过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少室山中计已成" - 这是诗人的自述,表示他已在少室山中完成了某项计划或任务。 2. "卧看朝市等蝇营" - "朝市"指朝堂和市场,这里比喻为名利场。"蝇营"则是比喻那些追逐名利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那些追逐名利之人的轻蔑与不屑。 3. "对门山雪惟诗思" - 在寒冷的对门山上,只有诗能给他带来灵感。这里的关键词是“山雪”,象征着纯洁和高远
诗句:佳丽江山得共游,一时宾主亦风流。 1. 注释: - 佳丽江山:指的是美丽的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 得共游:表示可以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 一时宾主:在这里指双方作为客人和主人的身份。 - 亦风流:形容双方都显得风度翩翩,很有韵味。 2. 译文: - 在美丽的江边山水之间,我们能够共同游览,享受这难得的时光。 - 作为客人和主人的身份,我们都显得风度翩翩,很有韵味。 3
这首诗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所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齑盐太学鬓先秋,乘兴聊为漫汗游。” - 释义:在太学学习时,因学问而头发已白。趁着兴致,随意漫步游玩。 - 译文:在太学学习时,已经因学问而白发了。我趁兴致,随意漫步游玩。 第二句:“戏把汉旌行绝域,不因邛竹取封侯。” - 释义:我用汉朝的旌旗去征服远方的国家,不是为了得到封侯。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