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南国留棠阴,江城遗白叟。 君思用赵人,犹忆江南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所作的《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青翠满池台,徒增静者哀。 一步一回远,君今去不来。 注释:青翠的池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美景却增添了我心中的悲伤。每一步都让我感到距离越来越远,你如今已经离开,我无法再与你相见。 译文:青翠的池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这美景却增添了我心中的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如“赏析”“分析”“概括”等,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分析、理解、欣赏。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此题中,“乘槎欲问天,只怕冲牛斗”意思是说乘着小木筏想要上天去问问苍天,又怕撞上牛郎星和北斗星。“牛斗”是古人把天上的牵牛星、织女星称为“牛郎星”,而把属于“斗宿”的星称为“斗”
【注释】 1. 偈二首答梅中丞:本指佛家语,指和尚对人说法时说的偈语,此处是说这首诗是对一位名叫梅的中丞说的。偈,佛教语,指佛所说的颂词,即佛经中的韵文。2. 本无家可归:本,本来;无家可归,没有家可以回去。3. 原无路可走:原来,本来;无路可走,没有路可以走。4. 若有路可走,还是大门口:有,动词。如果,假如。5. 大门口:大门口,这里指官道。6. 赏析:诗中“本无家可归”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 无声谁论价:意即没有人去讨论它的价值,因为月亮是无声无息的。 有色兼有声,松梅明月下:意即松树和梅花在月光照耀之下,颜色与声音都变得美丽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松梅”这一自然景物寄托作者对光明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松树和梅花的描绘,赞美了它们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首句“皎皎中秋月”
注释:知道府中的事,都是一件接一件。只是从外面来的人,令人难以长久的守着。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写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感慨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诗的前两句“亦知都府内,事事无不有”,写出了诗人对于都府(指皇帝)的敬畏之心。后两句“只是从外来,令人难长守。”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认为朝廷中的那些官员都是从外而来,他们虽然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很难长期坚守自己的职务
细问太来者,暮宿汉阳城。 三日望京山,五日过西陵。 注释: - “细问”:询问,详细询问。 - “太来者”:远方的来者,指的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人。 - “暮宿”:傍晚时住宿。 - “汉阳城”:地名,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 - “三日望京山”:在三天内希望看到京城附近的山景;“京山”指京城附近的山脉。 - “五日过西陵”:五天时间内通过西边的山岭;“西陵”可能是指西边的山岭或湖泊,具体地点未详。
【注释】 寓:寄居。武昌郡:指湖北鄂州。真定刘晋川先生:即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时为监察御史,因附和王叔文的革新主张而失败,贬为连州刺史。后任夔州刺史,世称刘宾客。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外傅。 【赏析】 《赠刘禹锡》是诗人在流落湖南期间写给好友刘禹锡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黄昏入夏口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女子弹琴的诗句。二八,指少女。塞上声,指塞外之音。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少女弹奏琴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思念之情。诗中“二八谁家女”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年龄;“曲弹塞上声”一句,则描绘了边塞女子弹奏琴曲的场景;“且莫弹此曲”一句,则是诗人对姑娘的忠告;最后一句“无家人难听”,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郑子玄:即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孔北海:指孔融(153—208年),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与孔融、孔融之弟孔宙、孔融之兄孔褒、曹操、曹彰并称为“八厨”,被时人称作“孔家八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郑子玄为朋友郑康成送行而作的诗,诗中表现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朋友郑康成在东南行途中的雨雪天气
【注释】季心:作者自称。门:门生,即弟子。刘晋川先生:指真定人刘禹锡(字梦得)。 【赏析】诗是写给刘禹锡的,以“寄”字开头的诗篇。在封建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所以诗人把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也表达在诗里了。 首句点出题目,说“寓武昌郡”,说明自己身在他乡,有家难归。次句点明时令,夜深人静,作者还在读书写作,可见其勤奋刻苦。第三句说“幸免穷途哭”,是因为有了老师这样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