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骙
许应骙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和官员。他以其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著称于世。许应骙(1820年—1891年),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越秀区)人,是清代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的一员。 许应骥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并在咸丰三年(1853年)登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郎中。他在江西临江府任职期间,因平反百余件冤案而深受百姓敬仰,被誉为“许青天”
清代许应骙《贺李鸿章七十寿联》释义
诗句解析: 1. “铭恩宠于吉金” - 这句表达了对李鸿章受到皇帝厚赏的感激之情,用“吉金”来象征贵重的礼物。 2. “三召伯棠” - 这里提到的“伯棠”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伯乐和棠树,用以比喻李鸿章在朝廷中受到多次召唤和重视。 3. “两齐侯镈” - 这里的“齐侯镈”可能指的是齐国的音乐乐器,用来强调李鸿章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贡献或成就。 4. “祝长龄以康爵” - “康爵”通常指代一种酒器
昌言,原名许应骙,清代诗人
许应骙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和官员。他以其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著称于世。许应骙(1820年—1891年),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越秀区)人,是清代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的一员。 许应骥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并在咸丰三年(1853年)登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郎中。他在江西临江府任职期间,因平反百余件冤案而深受百姓敬仰,被誉为“许青天”
许应骙
许应骙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大臣和官员。他以其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著称于世。许应骙(1820年—1891年),字昌言,号星台,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越秀区)人,是清代广州高第街许氏家族的一员。 许应骥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并在咸丰三年(1853年)登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郎中。他在江西临江府任职期间,因平反百余件冤案而深受百姓敬仰,被誉为“许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