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注释、相关工具书进行具体答题。注意题目中“赏析”提示语要求分析诗句。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注释】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译文: 江水远离岸边的沙滩很细,城中道路蜿蜒曲折。 竹子沿着台阶生长穿透了石砌,风吹过时花瓣从墙上飘落。 篆刻的叶子上虫子留下字迹,燕子衔泥筑巢整理庭院。 主人清廉到了骨头里,我们只是相对而坐一杯清茶。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田园情趣
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译文: 居住在城中,没有酒很难留住客人,只能借酒来款待他们。 洗衣服时,知道水位已经下降了,因为怕天亮后阳光太刺眼所以睡觉很晚。 野地里的竹子被藤蔓缠绕而死,枯干的树枝上长满了青草。 在林下隐居生活了十年,觉得世间的缘分很轻,不值一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注释:山间虽然静悄悄,但并没有得到全部。 锄地留下莎草,添泉水养石蒲。 庭前扫除风自扫,身世如同明月孤。 老来懂得禅的味道,松树间试着结趺。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山间修行的人的生活状态。首句"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即使身处山间,也不能事事如意,有所追求。第二句"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第三、四句"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
翻译: 那些被贬的文人士大夫,如羊祜、周处等人,他们的墓地早已长满了野草。然而他们只能挥动玉麈杖,却不能戴上头盔和战袍。虽然朝廷的正统还在江左,但经营国家大事仅在石头城一隅。中原虽然可以遥望,但不忍心再登上那层楼。 注释: - 夷甫诸人者:指的是晋朝时期的名士羊祜(字叔子)、周处(字处直)等人。 - 龟趺已故丘:形容坟墓荒芜,如同龟的背甲一般。 - 但能挥玉麈:只能挥动玉麈杖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先生新卜宅,只许白云知。 野蜜和蜂割,岩花带蝶移。 坐谙苔石稳,醉忘木桥危。 屋后寒梅放,因风寄一枝。 注释: 1. 闻顶山徐道人改卜:闻顶山的徐道人决定搬家。 2. 先生新卜宅:先生(指徐道人)刚刚找到了新的住所。 3. 只许白云知:只让白云知道。 4. 野蜜和蜂割:野蜂蜜被蜜蜂采集。 5. 岩花带蝶移:岩石上的花朵伴随着蝴蝶飘动。 6. 坐谙苔石稳:坐在苔藓覆盖的石头上。
【解析】 此为一首写景诗。首联“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是说作者邀请了两位鹤的使者来引导,并让一个童仆陪伴着自己前来游览龙井,表现其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颔联“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描写了游人的所见所闻,突出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愉悦之情。颈联“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这两句诗写出了山野秋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自然风光、热爱山水的感情。尾联“我来何所事
注释: 葛天民隐居:指隐居在葛天民家中。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种下新的竹子,形成一排排新绿;移栽兰花,就占据了老的树荫。 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虽然老钟(铛)还在,但已经没有人用它打铁了,那棵古老的柳树也已经失去了生机,没有多少人再欣赏它了。 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每当得到一句好诗,就高兴地举杯庆祝,一直喝到夜深人静时才肯罢休。 篝灯聊点校,春水没衣砧:点着篝灯,仔细地校正诗句
【注】寓居:客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注释1:云补青山缺,指白云飘散,使青山更显清秀;琴销白日长,指琴音悠扬,使时光变得绵长。 2:鸥从雨外没,指鸥鸟飞过雨中,消失在远方;蛇入树间藏,指蛇在树林间穿梭,寻找栖息之地。 3:客久衣常黑,指客人长时间未归,衣服变黑;童蛮发半黄,指孩子头发变黄,意味着岁月流逝。 4:萤多邻舍少,指周围邻居的萤火虫较多,夜晚热闹非凡
诗句释义: 1. 萧萧梧叶送寒声:形容梧桐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好像是在传递着寒冷的消息。 2. 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的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道有人在晚上点着灯,在月光下用小笼子捕捉蟋蟀的声音。 译文: 夜晚我独自在书房中写作,听到梧桐树上叶子轻轻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好似是秋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寒意。我在想象着远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