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句释义:

  1. 萧萧梧叶送寒声:形容梧桐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好像是在传递着寒冷的消息。
  2. 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的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道有人在晚上点着灯,在月光下用小笼子捕捉蟋蟀的声音。

译文:
夜晚我独自在书房中写作,听到梧桐树上叶子轻轻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好似是秋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寒意。我在想象着远方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忽然间,我看到院子里有孩子正挑着灯笼,在捉蟋蟀。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夜色已经很深,但是那盏灯却格外明亮温暖,像是一盏希望的明灯,驱散着我心中的寂寞和孤独。

关键词注释: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一种常绿乔木,秋季叶色变黄,因而得名。
  • 寒声:指秋天的凉意和落叶的声音。
  • 客情:对远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
  • 儿童:这里指的是作者家中的孩子。
  • 促织:古代民间传说中一种能发声吸引人的虫类,此处泛指蟋蟀。
  • 篱落:指院落或庭院。
  • 一灯明:一个明亮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孩子的活泼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夜书所见”点明了这是诗人夜读时的所见所感。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则将季节特征和诗人的心情紧密相连,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遥远。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以童稚的捉蟋蟀动作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以微弱的灯火象征希望和温暖,也暗示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家国,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