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句释义:
- 萧萧梧叶送寒声:形容梧桐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好像是在传递着寒冷的消息。
- 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的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知道有人在晚上点着灯,在月光下用小笼子捕捉蟋蟀的声音。
译文:
夜晚我独自在书房中写作,听到梧桐树上叶子轻轻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好似是秋风吹过,带来了阵阵寒意。我在想象着远方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忽然间,我看到院子里有孩子正挑着灯笼,在捉蟋蟀。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夜色已经很深,但是那盏灯却格外明亮温暖,像是一盏希望的明灯,驱散着我心中的寂寞和孤独。
关键词注释: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一种常绿乔木,秋季叶色变黄,因而得名。
- 寒声:指秋天的凉意和落叶的声音。
- 客情:对远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
- 儿童:这里指的是作者家中的孩子。
- 促织:古代民间传说中一种能发声吸引人的虫类,此处泛指蟋蟀。
- 篱落:指院落或庭院。
- 一灯明:一个明亮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孩子的活泼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夜书所见”点明了这是诗人夜读时的所见所感。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则将季节特征和诗人的心情紧密相连,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故乡的遥远。第三句“知有儿童挑促织”,以童稚的捉蟋蟀动作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以微弱的灯火象征希望和温暖,也暗示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家国,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