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诗句如下: 东海边来南海边,长亭三百路三千。 译文:从东海边的家乡到南海边的故乡,经过漫长的旅程,走过了三百里的长途。 注释:东边是海边,南方是南海,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从家乡出发到远方的旅行路线图。长亭是指古代驿站,这里用来形容路途遥远。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旅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旅程的艰辛和不易。 诗句如下: 飘零到此成何事
【注释】: 1. 楼上观山:登上高楼远望青山。 2. 九陌黄尘没马头:指京城里尘土飞扬,连马都看不见了。 3. 人来人去几时休:指来往行人络绎不断。 4. 谁家有酒身无事:指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 5. 长对青山不下楼:指那些喜欢登高望远的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长安任右拾遗时所作。诗人以登楼远眺之景,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愤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注释: 意匠:构思。如神:像神灵那样灵巧。变化:变换,指创作。横:直。 自我胸中出:自己心中产生。 切忌随人脚后行:不要模仿别人的笔法,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诗的创作的体会和看法。他认为诗的创作需要有神机妙算,即要有高超的构思能力;同时,也需要有强烈的创作动力,即要在自己的心中产生。他还特别强调,诗人的创作不能模仿别人的笔法,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注释】 题梅岭:即《梅岭四首》之一。 云封:云雾缭绕的山峰。 南迁过岭面无惭:指作者在南方迁移途中,经过岭南时,面对自然美景而没有感到惭愧和不自在。 前有东坡后澹庵:苏轼(苏东坡)和张岱(澹庵)是两位著名的文人。这里指作者在南迁途中,看到前面有苏轼、后面有张岱这样的大文人存在,自己并不感到羞愧。 儿辈欲知当日事,青山解语水能谈:孩子们想要了解当年的历史,但只有青山能够说话,流水能够表达
注释:在淮南获得修行之道后,我前往岭南进行修炼。在岭上回头时,我在思考如何修行。我已经得到了祖师的心印,无需再与人争斗,因为钵盂已经足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和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岭南进行修行的场景。他首先在淮南获得了修行之道,然后前往岭南进行修炼。在岭上回头时,他在思考如何修行。他已经得到了祖师的心印,无需再与人争斗。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钵盂来装自己的修行成果
【注】老夫:自称。作白头吟:指白居易的《白头吟》。爨(cuàn)下焦桐:指晋代桓温的旧宅,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有古柏树。谁赏音:谁欣赏这琴声。荆溪:水名,源出陕西蓝田山,流经湖南长沙东入湘江。作诗跋:题写诗篇作为记号。弊帚:破扫帚,这里指自己谦称为自己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自谦之作。诗人以“白头吟”自比,说当年曾想以诗歌颂君王,但如今却只能以诗自嘲了。他自认为诗才平庸,不如人意
【注释】 潇潇洒洒:形容屋檐高耸、屋瓦洁白的样子,也形容人洒脱、爽朗。 三间:指房屋的三面墙壁,中间是走廊。 但使:只要。 青青长在眼:指青山常驻,永远在诗人眼中。 尘俗:世俗之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两句描写青翠山峦,形象生动;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的依恋之情。全诗构思独特,意境幽美,耐人寻味。 “潇潇洒洒”用来形容屋檐高耸、屋瓦洁白的样子,也形容人洒脱、爽朗
【注释】 玉溪:唐代诗人王建的别墅名,位于长安城南。林逢吉:作者的朋友。六首:指诗的六个部分,此指《寄玉溪林逢吉六首》中的六首。 【译文】 问你那为什么选择在城中定居,幸好有清风洗尽了尘埃。门外的几根杨柳树,仔细端详它们别具一派春意。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林逢吉写就的。第一句问君何居,表明了对朋友的关心。第二句说“赖有清风濯市尘”,意思是说因为有了这股清风,把城中的尘埃都吹走了
【注释】 心腹相知:指朋友之间非常了解,彼此信任。会面稀:见面的机会很少。盍簪期:指宴会散后不急于回家,而留宿在一起。西窗雨:即《西窗剪烛图》,唐张泌撰小说,载卢渥于长安旅舍遇一女子,赠诗题其画,以金钗钿花为报。后遂用“西窗剪烛”为男女欢会之典。梦到君家赋小诗:梦中梦见你家中,为你吟诵一首小诗歌。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相聚之不易。首句写与林逢吉见面之少
【解析】 题陈景明梅庐:为陈景明的梅庐写的诗。梅,梅花;庐,住所。陈景明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写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以及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诲,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1) 手栽梅核待成林,慈母当年属望深。手栽:亲手栽种。梅核:梅花种子。属望:寄予希望。属望深,指母亲寄予自己深厚的期望。 (2) 梅未成林人已往,空酸孝子一生心。梅未成林:梅花还没有成林。孝子:对父母尽孝的儿子。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