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注释】 郑子寿:即郑思肖,南宋末年画家,字所南,号忆翁、所翁。宋亡后隐居不仕,以画墨兰自娱,人称“所画墨兰,独步千古”。清赏:指清雅的欣赏。争得梅花六月开:争着让梅花在六月开花。 【赏析】 此诗是郑思肖《题梅》的续编。郑思肖因画墨兰而闻名于世。他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专心作画,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气节的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墨兰图》。郑思肖曾写过一幅题为《墨兰图》的画卷,画上一株兰花盛开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地分析。此诗首句“忆闻春燕语雕梁”,诗人回忆在春天燕子的鸣叫声中度过的时光。次句“又听秋鸿叫断肠”,诗人听到秋天大雁的哀叫,感到内心无比悲凉
周子益年八十赴殿 周子益是北宋末年的隐逸高人,他一生未入仕途,隐居山林,与世无争。 七尺渔竿八十翁,钓丝轻袅荻花风。 他的渔竿只有七尺长,但依然坚韧不屈,象征着他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译文: 周子益年八十赴殿,七十古来稀,如今八十岁高龄还如此精神矍铄,令人惊叹。他手持七尺长的渔竿,垂钓于江边,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钓丝轻拂着风儿,随风飘动,宛如仙子在舞动。 功名未遂英雄老,人道磻溪即个中。
【注】 九:指九月,古代以九为阳数。 醉来:酒后。 风帽:指戴风帽。风帽是当时的一种帽子,有高高的檐儿。 欹斜:倾斜不直。 他乡:异乡。 菊、星散:都是指酒徒。菊花:这里泛指菊花,因“菊花”和“酒徒”音近,所以用它代称。 最苦:最感痛苦。 见人儿女倍思家:看见别人家的儿女,就加倍想念自己的家人。 【译文】 我喝醉了酒,歪戴着风帽,在异乡对菊花发呆,多少次离别家乡,与酒徒们饮酒作乐
周子益年八十赴殿 抛却渔村老钓竿,手遮西日上长安。 青衫著了寻归路,莫过羊裘七里滩。 注释: 周子益:即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是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抛却:放弃、舍弃。 钓竿:指钓鱼用的长竿。 手遮:用手遮挡。 遮:遮挡。 西日:太阳。 长安:今陕西西安,古称长安。这里指京城。 青衫:古代官员的衣服颜色。 寻:寻找。 归路:回家的路
注释: 六七十里路并不远,即使有上百封信也不如面对面的相见。 你们约定在短短的十天内见面,希望与美丽的梅花一同相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切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想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和珍视。 首句“六七十里不为远,百书不如一会面”以夸张手法强调了距离的遥远,但更突出了相见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即使相隔数百里,书信往来再频繁,也不如真正见面前的短暂相聚
注释:披着细软的羽毛,争相啄食秋收后残留的晚禾。突然之间,一张大网从天而降,紧紧地扼住了黄雀的喉咙。 一饱等闲输性命,知机万不及沙鸥。 赏析:诗人以“黄雀”喻贪得无厌的剥削分子,揭露他们不择手段、贪婪自私的本质。诗中写黄雀在秋天里争食晚禾,表现了它的饥渴;写它忽然被网罗捕获,表现了它的惊恐。诗人抓住黄雀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它贪欲横溢,不知足的丑恶嘴脸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节,诗人杜牧独自一人行走于客居之地,心情无比的伤感。今日是清明,天气阴沉,细雨纷纷,给本应扫墓祭祖的日子增添了不少凄凉之感。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白石冈头上听到杜鹃鸟的啼声,那声音似乎在提醒他,即使身在他乡,也不能忘记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诗人抬头望向墓地的方向,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尽管身处异地,但内心深处对于亲情的渴望和对故土的眷恋让他无法平静。
注释 浪说归朝:浪荡地说要回去朝廷。归豫章:回到家乡豫章。 新居万柳百花傍:新家周围有成千上万的柳树和鲜花相伴,形容环境优美。 何如表奏明光殿:不如在明光殿上表奏自己的功劳。 乞取东湖作醉乡:请求皇帝赐给他一块东湖作为他的酒池乐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首句“浪说归朝归豫章”,意思是说,我浪荡地说要回去朝廷,但实际是想回故乡豫章。这句中的“浪说”一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其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译文: 想要寻找西边的邻居询问东边的邻居,两边的巷子都不是以前的住处了人。只有桑树旁边的石池还在那里,依然保持着春天的水清澈明亮闪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感慨。首句“欲寻西舍问东邻”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旧时邻居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过去邻里关系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