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曾劬
乔曾劬(1892-1948)是清代的诗人,字大壮,别署波外翁、伯戢、劳庵、桥瘁、瘁翁、乔痀等。他出生于四川华阳(今双流县),毕业于清末北京讲学馆,通中、法文学,具有奇才,擅长诗词、骈文、书法和篆刻。 乔曾劬的诗作在古诗词网有查询结果,其中《挽张之洞联·天道难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张之洞的哀悼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清代乔曾劬《挽张之洞联》释义
诗句解读: 1. 天道难论,正世事艰虞:这里的“天道”指的是自然的法则和宇宙的运行规律,"难论"表示难以用常规的方法或理论来解释。"正世事"是指当前的政治或社会状况,“艰虞”则意味着困难重重和不稳定。这句话表达出作者对于当前政治和社会现状的担忧与不满。 2. 遽夺哲人摧柱石:“遽”意味着突然或者快速,“夺”表示夺走或夺取。“哲人”通常用来指有智慧和见识的人。“摧柱石”是一个比喻
大壮,原名乔曾劬,清代诗人
乔曾劬(1892-1948)是清代的诗人,字大壮,别署波外翁、伯戢、劳庵、桥瘁、瘁翁、乔痀等。他出生于四川华阳(今双流县),毕业于清末北京讲学馆,通中、法文学,具有奇才,擅长诗词、骈文、书法和篆刻。 乔曾劬的诗作在古诗词网有查询结果,其中《挽张之洞联·天道难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张之洞的哀悼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乔曾劬
乔曾劬(1892-1948)是清代的诗人,字大壮,别署波外翁、伯戢、劳庵、桥瘁、瘁翁、乔痀等。他出生于四川华阳(今双流县),毕业于清末北京讲学馆,通中、法文学,具有奇才,擅长诗词、骈文、书法和篆刻。 乔曾劬的诗作在古诗词网有查询结果,其中《挽张之洞联·天道难论》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张之洞的哀悼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