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处端
诗句 1. 人人学道慕腥膻。 - 注释:人们普遍学习道教,但都向往腥膻(指美味佳肴)之味。 - 赏析:这句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时,常常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 2. 嗜酒迷花罪孽缠。 - 注释:沉溺于酒精和花丛中,罪恶感缠绕心头。 - 赏析:这里描绘了人因过度放纵而产生的负面后果,暗示了过度享乐的危害。 3. 心慕腥膻伤物命。 - 注释:内心向往腥膻之物,伤害了自然和生命。 -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隐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王公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王公幽隐远佳餐”一句,诗人描绘了王公远离世俗繁华的生活态度。他选择隐居在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诱惑,过一种清静、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王公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保护灵根守内闲”一句,诗人强调了保护心灵的重要性。他认为心灵的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重阳佳节至,云水寄天涯: 重阳佳节 - 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有登高避邪、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 云水寄天涯 -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云水,诗人将这份情感寄托于遥远的距离,展现了深厚的感情。 2. 玄朋邀共饮、赏黄花: 玄朋 - 指志同道合之人或友人。 共饮赏黄花 - 黄花即菊花
注释:修行时不要寻找龙虎等神异的东西,只要明白自己的本心即可。昏昧时弥陀成了外道的盗贼,觉悟时烦恼就是菩提。常搜己过,心性自然明朗;唯见他非,本性自然会转。打破一切执着和休息,在般若空性中与佛陀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之作。首句“修行休觅虎龙儿”,劝诫人们不要追求神通广大、变化神奇的佛菩萨或神仙,而要修习佛法,明心见性。第二句“只要灵明识本机”,强调认识自己的本质,悟到生命的真谛才是修行的根本
瑞鹧鸪 本来真性是玄机。 只有灵明悟得时。 火灭烟消成大药, 境忘心尽见菩提。 虚闲清净真仙路, 寂寞无为出世梯。 一法不生无挂碍, 修行唯是这些儿。 注释: 1. 本来是佛性的奥秘和精髓。 2. 只有当灵明开悟之时才能真正理解。 3. 在火的熄灭和烟的消散中,可以领悟到真正的道行,成为修持的大药。 4. 忘却外界的境界和内心的杂念,就能见到佛教的真谛。 5. 清静虚闲,是通往神仙之路
【注释】 莫言容易做修持。损损存存恐碍违。 莫说做修持很容易,谨慎小心怕妨碍自己。 两个饭点担心打扰道友,一元钱恐怕损害隐士的心境。 众中戒口忘矜俊,独坐防心断骋驰。 众人交谈时保持谦逊不自夸,独处静坐时要提防放纵。 十二时中常返照,犹疑暗察有无私。 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要回头看自己的行为,怀疑是否有私欲。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修持中要谨慎小心,不能妨害他人,同时要警惕自己的言行是否偏颇
注释:修行心性要像寒灰一样,放下痴情贪恋。人我如何能够成就道果,是非难以得到真正的胎教。无明消灭后朝拜金阙,情欲俱忘后拜祭玉阶。修炼要一直持续下去,为心低处有蓬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修行的诗句。诗中表达了修行者要像寒灰一样修行心性,要放下痴情贪恋,追求道果和真胎。同时,也要消除无明,达到朝拜金阙和玉阶的境界。最后,诗人强调修炼要一直持续下去,为心低处有蓬莱。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
【注释】 1. 蛾恋灯光:喻人对功名利禄的迷恋。 2. 蜂贪花蜜:蜜蜂采蜜,喻人对世俗名利的贪婪。 3. 问君终久如何:询问你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4. 须出黑风波:必须经历风浪的考验。 5. 慧剑攀缘割断:比喻用智慧和勇气来战胜一切困难。 6. 离乡土、趋却娘哥:离开故乡,追求更高的境界。 7. 烟霞客:指隐逸者,超脱世俗的人。 8. 水去步稳:比喻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冷静和稳定。 9. 消磨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段:描述环境与心境 译文 路上没有三瓦舍,下面没有一犁田。水和云是真活计,随缘去。街前展示手,化成有缘人。独步归来晚,万里晴空,卧听虎啸猿啼。 注释 - 上无三瓦舍:路上没有三栋瓦房,形容地方偏僻。 - 下没一犁田:下面也没有耕种的土地,形容贫瘠或荒凉。 - 真活计、且随缘:真正的生活就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 街前展手,化个有缘前:在市集前展示手掌,希望能够遇到有缘人
瑞鹧鸪 修行频剔性中灯。照破从来暗里昏。物物头头休染著,昏昏默默绝言论。 超凡入圣非由我,地狱天堂总在君。唯有一条真正路,居常牢闭四城门。 注释:修行时频频点燃本性中的智慧之灯。这灯光照亮了黑暗中的种种迷惑。世间万物都不要沾染上世俗的纷扰,要保持清醒和沉默,不要发表议论。 超越凡尘进入圣人的境界并不是靠我来实现的,无论是地狱还是天堂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真正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