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轰雷叠鼓响前峰,来自彤云翠蔼中。 轰雷叠鼓响前峰,形容山间的雷声如同叠起来的鼓声一般响亮而有力。轰雷叠鼓,形容雷声如鼓声般阵阵响起,震耳欲聋。来在彤云翠蔼中,形容这些雷声来自于厚重的云层和葱郁的树木之间。彤云,指的是红色或深红色的云。翠蔼,是指绿色的树荫或雾气。 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 洞壑积阴成气象
注释: 新晴野步:在晴朗的日子里,我踏着乡间的小路散步。 青帝方成万物春:春天刚刚到来,青帝(春天的象征)已经开始播种和生长万物。 淫雨害芳晨:然而,连绵的春雨破坏了清晨的美好。 乞求共指云间日:希望有人能指点出天上的太阳所在位置。 悔轻嫌陌上尘:悔恨自己没有早早地发现路边的尘土中隐藏的金子。 消尽风威犹料峭:虽然天气转晴,但仍然有凉意。 放开山色已嶙峋:山峰依然险峻。 燕游莫道王孙乐
【解析】 “阴曀消除六幕宽”,阴霭消尽,天光四展。“嬉游何事我心闲”句,诗人在晴朗的天气里,漫步郊野,无拘无束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到十分惬意。“鸟声人意融和候”句,诗人觉得大自然中鸟鸣与人的声音和谐相配,令人愉悦。“草色花芳杳蔼间”句,诗人觉得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颜色鲜明,令人心旷神怡。“水底断霞光出岸”“云头斜日影衔山”,诗人从远处观看,看到水面上倒映的霞光,像断了一样,从水中透出来
草堂凌霄三峰 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 结根不得居平地,犹与莲花远比肩。 注释: 1. 长啸岩东古寺前,三峰相倚势相连:在长啸岩的东面,有一座古老的寺庙,三座山峰相互依偎,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2. 偶逢云静得见日,若有路通须近天:偶然遇到云层散去,天空变得清晰,太阳露出了光芒,如果有一条路通向天空,那么它就接近于天际。
注释: 威霜特地严,朝来寒气入书帘。 乍须火暖亲炉兽,初觉冰澌结砚蟾。 败叶卷风轻蔌蔌,远峰经晓静尖尖。 出门未要貂狐燠,且著轻裘次第添。 译文: 一夜的寒冷特别地严厉,早上的气温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 刚需要用火温暖炉子让兽取暖,初感觉到水结成了冰挂在砚台上。 风吹过落叶的声音轻轻地飘着,远处的山峰在清晨时分显得更加清瘦。 出门时不需要穿着貂皮狐毛等保暖的衣服,可以穿着轻便的衣物一件件增加保暖层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赠诗的回赠之作,表达了他对友人新诗的喜爱和赞美。 我们来看诗句: 1. 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 2. 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 3. 寡和知高唱,深情见古风。 4. 静吟梁甫意,真似卧隆中。 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 1. 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 - 治剧:繁忙的政务或事务。 - 佚:安逸,闲适。 - 我更慵:我则更加慵懒。 2. 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 - 自惟
陈公廙园修禊事席上赋盛集兰亭旧,风流洛社今。 坐中无俗客,水曲有清音。 香篆来还去,花枝泛复沉。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陈公廙园的宴会上即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兰亭古景和洛社风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句。第一句“盛集兰亭旧”,点明了宴会的历史背景,兰亭是古人常聚之地,此处的聚会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句“风流洛社今”,则表达了当下文人雅士的风采
和花庵 得意即为适,种花非贵多。 一区才丈席,满目自云萝。 静听禽声乐,闲招月色过。 期公在康济,终奈此情何。 注释:我在这里种花,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为了欣赏它们的美丽。种花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否得到内心的满足。我的庭院虽小,但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就足够我欣赏这些美丽的花朵了。看着眼前这些盛开的花朵,仿佛置身于一片云萝之中,心情无比舒畅。我会静静地聆听鸟儿的歌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诗句释义】 庭下竹青青,盆荷水面平。 谁言无远趣,自觉有馀清。 影倒假山翠,波光朝日明。 涟漪尤绿净,凉吹夜来生。 【译文】 庭院里的竹子青翠欲滴,盆栽荷花在水面平静如镜。 谁说没有深远的兴趣?我自己感觉心情清爽怡人。 影子倒映在假山之间,波光闪烁着晨曦的明亮。 涟漪更显绿色洁净,凉爽的风从夜晚吹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
《中秋月》 云静好风吹,清光溢四垂。 金行方盛日,阴魄正中时。 仿佛窥瑶阙,分明露桂枝。 遴选同醉赏,谁复叹官羁。 注释: - 中秋月:即指秋季的满月,是中秋节时观赏的对象。 - 云静好风:形容天气晴朗,没有云,风也轻拂。 - 清光:明亮的月光。 - 四垂:指月亮高悬在天空中,四周都是黑暗。 - 金行:指月亮,因为月亮的形状像金色的硬币,所以叫金行。 - 阴魄:指月亮的影子,因为月亮是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