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诗句】 导引大定二十七年三月皇太孙受册谢庙 璇源浚发,衍庆自灵长。圣运日隆昌。震闱显册遵彝典,基绪焕重光。 拣时庙见严昭报,礼乐粲成章。精诚潜格神明助,福禄永无疆。 【译文】 在大定二十七年的三月初五,皇太孙接受了册封并在谢庙中举行了谢恩仪式。 璇玑的源头深远而光明,世代相传的福泽如同泉水一样源远流长。 圣人的运势日益昌盛。在朝廷中举行册封典礼时严格遵守了古代的典章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根据选项的提示圈定答题区域,最后结合题意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题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炼字:即用最恰当的一个词语来表情达意,使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本题中“问稼穑艰难”中的“艰难”一词是关键词; (2)修辞:本题中“苍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见天颜”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内容宽泛,包括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等。重点考核情感的把握,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赏析诗歌,首先读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例如“一去隔千秋”意思是说龙舟已经远去了,相隔了很长时间
导引·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天远玉楼深。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 离宫春色琐瑶林。云阙海沈沈。遗民犹唱当时曲,秋雁起汾阴。 注释: - 帝城:指皇帝的都城,即京城。 - 父老:年长的人。 - 三岁:三年的时间。 - 尧心:指皇帝的心意。 - 天远:天空遥远。 - 玉楼:指皇家的宫殿。 - 龙颜:形容皇帝的容貌像龙一样。 - 笙箫远:声音飘得很远,好像在吹笙和箫一样。
【注释】 导引:引导、诱导。虞主:古代祭祀时,在神主前设的木主。祔:同“附”,祭奠。中吕:古乐十二律之一。延和幄座:皇帝临御时的帐殿。九虞:古代礼制,天子祭祀天地后,用牛、羊、豕三物祭地,以犬、鱼二物祭天,称为九虞。西宫:指西郊。庙祏(shí):祭祀用的木牌。卜年卜世:占卜国家能延续多少年。万祀:万代。无穷:没有穷尽。 【赏析】 《太上黄素调》,是唐代大历时期流行的一种道教音乐曲
【注释】 1. 导引:引导。 2.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调和天地之气,如同玉制的烛火明亮。 3. 缇管一阳生:用缇绳(红色丝织品)来表示阳气的开始。 4. 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郊外祭祀仪式盛大完毕,然后返回皇宫。 5. 森罗仪卫振华缨:仪仗队整齐排列,旗帜飘扬。 6. 载路溢欢声:路上充满了欢乐的声音。 7. 皇图大业超前古:伟大的图谋超越了古代。 8. 垂象泰阶平:国家政治清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该诗的表达技巧”,“评价该诗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回顾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是淳熙六年明堂大礼鼓吹曲辞无射宫导引,是南宋宁宗为庆贺皇帝生日而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明堂大礼,后两句颂扬皇帝圣德和国家太平。 首句“合宫亲飨”
【注释】 淳熙二年: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至淳熙八年(1187)。 彤庭:古代宫廷的台阶。 吴京:即南京。 东皇:指太阳,也用来尊称皇帝。 西母:指月亮,也用来尊称皇后。 金书玉篆:形容诏书的文采。 龙文:指诏书上的龙纹。 沸欢声:指欢呼之声如沸腾一般。 无极:无穷无尽。 一岁一回增:一年的一年又一年。 【赏析】 淳熙二年春二月辛巳(初九),孝宗下诏,册封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后。此为奉上册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七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导引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册宝乐章乾道六年奉上册宝” 第二句:“重华真主,晨夕奉庭闱。” 这句诗的意思是,皇帝和皇后都是真正的主人,他们早晚都在朝廷中。 第三句:“禋祀庆成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在祭祀仪式中庆祝成功的时刻。 第四句:“乾元坤载同归美,宝册两光辉。”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乾)地(坤)都被赞美
湘波阔,湘波阔,清绝不胜寒。 极目长空秋渺渺,平湖如镜月如丸。 人倚碧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