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重点诗句分析诗歌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作客时所写。首联写落日生蘋末,摇扬遍远林。“苹”,即浮萍,一种水生植物。“蘋”,音同“苹”,这里指水边浮萍。诗人以“生”字起笔,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浮萍摇曳的景象。落日映照水中的浮萍,显得十分娇美,仿佛是少女的鬓发
雪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译文:雪花随风起舞,仿佛在舞动着花瓣的影子;歌声悠扬,伴随着微风飘洒。 注释:瑞雪(吉祥的雪),惊(使……惊动),千里(指辽阔的大地)。同云(同一片云),暗(遮蔽)。地疑(好像)、明月(明亮的月亮),夜(晚上)。山似(好像像),白云(像云朵一样的山)。 赏析:首联通过“瑞雪”和“同云”两个意象
注释: 山:山峰。 地镇:地名。 标神秀:指山峰秀丽,有神韵。 峨峨:形容山峰高大的样子。 上翠氛:青翠的雾气。 泉:指瀑布。 一道带:一条白色的瀑布,像一条带子一样从高处飞流而下。 峰出半天云:山峰高耸入云。 古壁:古老的墙壁。 丹青:指壁画。 绮绣纹:彩色花纹。 已开封禅所:已经开过门的寺庙。 希谒圣明君:希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山峰的美丽景色。首句“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烟瑞气凌青阁,空蒙上翠微。 释义:烟雾缭绕,瑞气升腾,如同青翠的阁楼一般;天空中的薄雾蒙蒙,笼罩着远处的群山。 赏析:首句描绘了云雾缭绕、瑞光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次句进一步描绘了远山的轮廓,以及云雾在山间缭绕、弥漫的情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2. 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雨的诗,描绘了西北地区降雨的情景。首联描写西北地区云层密布,东南地区雨水充沛的景象;颔联写灵童出海,象征着吉祥和希望的到来;颈联描绘斜影随风合拢,圆文水上展开的美丽景象;尾联表达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雨诗。 译文:西北云层密布,东南雨水充足。灵童出海,神女向台回。斜影风前合拢,圆文水上展开。十旬无破块,九土信康哉。 注释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 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注释: 1. 英英:英俊有才貌的人。 2. 郁郁:形容景色或事物茂盛繁盛的样子。 3. 碧落:指天空的青色。 4. 从龙起:像龙一样升起。 5. 翠色:绿色。 6. 盖影:车盖的影子。 7. 耿:明亮的样子。 8. 高歌:高声歌唱。 9. 威加:威望、权力达到顶峰。 赏析:
【赏析】 此组诗共五首,每首四句。第一首写露珠,第二首写竹叶,第三首写鹤羽,第四首写荷叶,第五首写玉树。这些自然景物,都与神仙有关。诗人以仙掌喻指玉树,以未央宫指代皇宫。这组诗的主旨是咏物言志:咏物者指玉树,志之所向为皇宫。 第一首“滴沥明花苑,葳蕤泫竹丛。”两句中,“滴沥”形容露珠晶莹透明,“明花苑”即花苑,用花苑比喻露滴,突出露珠的晶莹和清亮之美。“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竹丛”是竹林
雾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注释:曹公(曹操)被迷惑在楚地的湖泊沼泽之中,汉帝(刘邦)离开长安(古称咸阳,今陕西西安市)前往平城(山西大同市)。 妖氛(迷信说法:邪恶的气息或势力),指匈奴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丹山(指华山之东,即秦岭山脉),这里泛指北方。霁色(晴朗的天色),指天气放晴后的景象。类烟(像烟雾一样的云气)
【注释】 驻跸:帝王车驾在地方停留。三天路:指从京城到白鹿观的路程。 回旃:指天子之旗。万仞溪(zhé):指长满芦苇的水沟。 真庭:指仙境。群帝飨(xiǎng):指众多的仙人享用祭品。洞府: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百灵:泛指众多神灵。 玉酒:美酒,仙酒。仙垆:指仙人所居之处。酿(niàng):酿造,这里指用美酒酿造仙药。金方:指道士所用的丹鼎。暗壁题:指道士在墙上写符咒或诗篇等。 青鸟:神话中的使者
注释: 月:月亮。 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 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月亮的古诗。诗人在月光下,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月亮的景象,展现了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首句“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描述了月亮在中秋之夜的景象。桂花盛开,明月当空,这是中秋节的传统景象。第二句“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