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释名 亦名细理石、寒水石。 主治 伤寒发狂。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甘草煎汤,冷的送下。此方名“鹊石散”。 小儿丹毒。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搽。 骨蒸劳(外寒内热,附骨而蒸,身体消瘦,饮食无味,四肢渐细,脚上浮肿)。用石膏十两,研细,水调服。每服一茶匙,一天两次。 肺热喘嗽。用石膏二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汤送下。 痰热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钱,研细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用雌黄二两、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汤送下。 癫抽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小便不禁。用雌黄一两半,研细。加干姜半两、盐四钱,同炒成黄色,合研为末。再加水和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服
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
释名 亦名二气砂。乃水银、硫磺合炼而成。水银量多,硫磺量少。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伏热吐泻。用硫磺半两、水银一钱,研细,加姜汁和面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三岁用,服三丸,冷水送下。大人可服三、四十丸。此方名“阴阳丸”。 脾疼反胃。用灵砂一两、蚌壳粉一两,同炒红。加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共研为末。再加姜汁煮过的半夏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冷气心痛
释名 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内钓(惊风,多啼)。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 痰气结胸。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此方名“鹤顶丹”。 水肿,但大便尚通畅。用银朱半两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急惊风。用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过)、水银粉各一钱,共研细。每服二、三分。薄荷汤送下。以涎痰吐出为效。 小儿烦躁口渴。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儿年龄大小酌用),煮莲花汤送下,冬日用莲肉汤。 风热惊狂。用粉霜一两、白面六钱,合做饼子,烤熟后研细,加水银粉半两、铅霜二钱半,共研为末,滴水揉成丸子
释名 亦名砂、狄盐、北庭砂、气砂、透骨将军。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 肾脏积冷,心腹疼,面青脚冷。用硇砂二两、桃仁一两(去皮)。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涨,慢慢熬成膏,和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热酒送下。 积年气块,脐腹疼痛。取木瓜三个,切开去瓤,将醋煮过的硇砂二两装入瓜内,晒在太阳下。到瓜烂时,研匀,加米醋五升煎浓,再加蜜收存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多入烧家用。 气味 酸涩、咸、有毒。 主治 耳。用黄矾二两烧枯,取二钱,棉裹成球,塞耳内。 身上瘢痕
释名 亦名皂矾、青矾。煅红者名绛矾或矾红。 气味 酸、凉、无毒。 主治 脾弱黄肿。用苍术二斤(淘米水泡两夜)、黄酒曲四两,同炒成赤色,加绿矾一斤,拦醋,晒干,装入瓶中火煅,取出研细,再加醋和糊成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或米汤送下。一天服二至三次。此方名“伐木丸”,与平胃散同用,亦治肝气胀满。 喉风肿闭。用绿矾一斤,拌入醋三斤中,晒干,研末吹喉部。痰涎流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