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这首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首句“清韶陶始曙”,意指清晨的阳光如同清新的韶光,为大地带来生机。这里的“韶”是美好时光的意思,而“陶”则是沐浴、感受之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大地,万物都在这温暖的照耀下苏醒,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第二句“凉润即新林”,描绘了秋天树林中的景象
我们来逐句解释这首诗: 1. 因林塘小曲筑草庵开南窗:在林中的小路上漫步时,我发现了一处幽静的地方,于是决定在那里建一座小草庵并打开南窗。 2. 不知复几年晏坐漫成六首呈桃坞老人暨家兄石崖先生同作六首其五: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持续多久,但我愿意坐下来随意写下这首作品,献给桃坞老人、我的兄长石崖先生以及他们共同创作的六首诗之一。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注意:这里只提供了部分翻译
隐几愿经年,垂杨左肘穿。 虚空战雷雨,血骨袅霜烟。 萦蚓通幽迹,惊鱼遣熟眠。 天情随近远,何有息双肩。 注释: 1. 隐几愿经年:指隐居在草庵中,希望度过一年的时光。 2. 垂杨左肘穿:形容柳树随风摇曳,仿佛是人的胳膊一样穿过墙壁。 3. 虚空战雷雨:形容天空中的雷雨声如同战场上的战鼓般激烈。 4. 血骨袅霜烟:形容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痕迹如同被鲜血浸染过的骨头,散发出寒冷的雾气。 5.
【诗句】 一日一生留,无缘谢白头。 天情垂粥饭,家学志春秋。 月影虚窗满,云滋砌草柔。 濂溪香菡萏,孤棹试中流。 【译文】 一天的时间如同一生般地长久,可惜无法报答恩师的恩情。 天地之情就像赐予粥饭般的温暖,家中学府传承的是春秋大义。 月光洒在空旷的窗前,仿佛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月光。 云雾滋润着青砖绿瓦,让草木更加柔软。 濂溪之畔荷花盛开,独自乘坐小舟试探水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
【注释】: 营筑非吾道,林塘适物清。 吹瓢疑稍释,逃影妄初成。 无闷炊烟损,多徼曙月晴。 暄风凌小雪,当砌炫冬荣。 译文: 建造房屋不是我的本意,林塘中的风景正好让人心境清静。 吹箫好像稍微能消除一些烦闷,但逃跑的影子是一开始就形成的。 没有烦恼的炊烟消散了,更多是期待清晨的月亮明朗。 温暖的春风融化了小雪,在台阶上闪烁着冬天的光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林塘中的小曲为背景
注释: 耕钓传先志,人知德不堪。 钏声原宿业,崖蜜自先甘。 寓目团栾浅,初心冷暖谙。 鸿踪沙外雪,聊谢盖棺惭。 译文: 耕种钓鱼传承了先祖的志向,但世人只知他的德行不堪。 原本是钏声宿业,现在却只能以崖蜜自娱。 我目光所及之处是团栾浅水,而初心却是冷暖自知。 鸿鹄的踪迹在沙外的大雪中,我只能感谢自己未到盖棺之年就已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和对世事的感慨。首联“耕钓传先志
家兄观夫之抄稿,墨迹似先徵君垂示以诗 家兄:指家兄张鼎祚。观夫:即《观夫》,唐人王建作有《观夫》诗,此处可能指张鼎祚的《观夫行》。抄稿:《文选补遗》卷四载张鼎祚有《张子高行状》。墨迹:指家兄张鼎祚的墨迹。垂示:赠送。以诗哀定后敬和四韵:以诗为家兄哀悼妻子去世而作(定后,指妻子李氏)。敬和:即“谨和”,恭敬地和诗。四韵:四句诗,即“一、二、三、四”的合称。 鼎鼎孤生在,迢迢百行非。 鼎鼎
这首诗的格式是四句一组,每句都是五字,共四组。下面是对每一组诗句的逐句释义: 1. 过芋岩不值 - “过芋岩”可能是指路过或参观某处的芋石岩(一种岩石)。 - “不值”意味着没有机会或无法得到某种价值或收获。 2. 隐几非畴昔,天游各徜徉 - “隐几”通常指的是坐或躺下休息,这里可能表示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 - “非畴昔”意味着不是以前的自己,可能有了变化,或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深秋望欧子直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远望着欧子(可能指的是远方的朋友或知己)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萧萧夕吹外,云敛一痕青 - 此句通过描写傍晚时分风声和天色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云敛”意味着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收敛,留下一抹青色的痕迹,象征着秋天的气息和季节的更迭。 3. 杖履随天地,山川见典型 -
【注释】: 1. 鼎鼎千秋意:形容声名远扬。 2. 劳劳夜语传:形容夜深人静时,还在交谈不停。 3. 六经谁楚汉,一击试鹰鹯(chán):指《六经》中没有记载有关楚汉战争的记载,而《易经》中的乾卦象征龙,象征鸷鸟,比喻雄鹰。 4. 偶觉空群马,人疑泛月船:形容听到声音像马蹄声一样,但看不见实际的马群;也比喻听到了某种声音却不知其实际意义。 5. 名心消已尽:指名利之心已经消除殆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