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注释: 七尺一丝存,馀生半席温。 浮沤仍往迹,块士认谁恩。 飞鸟消云际,幽虫蛰草根。 小东皋畔客,今日暂招魂。 赏析:《开南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思考。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注释】 林塘:园林池塘。 小步:行走。 夙:早。 爱微温:喜欢微微的温暖。 风定开池影,云收齐烧痕:指天气晴朗时,风吹过池塘水面,水面泛起波纹,云彩收起,阳光普照大地。 青珠垂日给:形容荷叶上的露珠犹如绿色的珍珠,悬挂在叶子上,晶莹剔透。 绿绶绾天虋:形容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绿色的绶带,缠绕在叶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慰藉韶光甚:安慰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 新愁未许存:新的忧愁不允许存在。
诗句释义 1 九春初歇雨 - 这里"九春"指的是春季的三个月,即从二月到五月。"初歇雨"意味着春天的雨在此时已经停止。 2. 花屐不相期 - "花屐"是一种装饰有花朵图案的鞋,而"不相期"则表示没有相遇或约定的意思。 3. 踏藓亦何适 - 藓是一种苔藓植物,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踏藓"可能意味着探索或者行走于苔藓覆盖的小径上。 4. 临风久系思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此诗为“人日”诗,人日即夏历正月初一。首联是写春深时节的景色;颔联写池中冰被打破,绿树初生;颈联是说百福宜他岁,孤心惜暮年;尾联则是说春天的美景值得赏玩,还是看野梅边。 【答案】 夏历留人日,春深净晓天。 ①夏历:旧时农历的别称。 ②人日:夏历正月初一,也叫做人日、上巳节、重阳节、天 官节等。 ③留人:指夏历人日这天,因天气晴朗、万物复苏而令人感到愉悦
诗句释义 1 出岫试娟娟:指月亮从山中升出,形状圆润明亮。"出岫"指的是月亮从山中升起,"娟娟"是形容月光明亮的词汇,常用来描绘月亮的样子。 - 注释:描写月出时分的形态,强调其明亮和圆润。 - 赏析:通过比喻,表现了夜晚月亮的清美。 2. 光侵落照天:月光照亮了天空。这里的“光”指月亮发出的光线,“侵”表示光线的覆盖范围。 - 注释:描述月光如何照亮了夜空。 - 赏析:形象描绘了夜幕下
湄水月泛同芋岩 泛宅非今日,清欢任偶携。 滩光月影上,山色晚霞西。 极目随移棹,生涯试杖藜。 江洲无载酒,还似武陵溪。 注释: 1. 湄水月泛同芋岩:湄水是指一条河流或小溪,芋岩是一座山的名称。泛指的是在河中划船。 2. 泛宅非今日:泛指在湄水中划船,而“宅”在这里表示居住的地方。非今日表示不是今天,暗示作者可能在某个地方已经住了很长时间。 3. 清欢任偶携:清欢是指轻松愉快的心情
早春三首 其二 不觉故心移,年华冉冉知。晴窗熏午睡,喧步爱芳吹。幸缓西园梦,还留朔雪悲。含情方几日,谁道鬓添丝。 注释: 《早春三首二首》是明朝文学家王夫之的诗歌作品,此诗为其中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京城长安初春小雨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变化。在后一首中,王夫之重在抒情,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赏析:
注释: 向夜晚的月亮迎接你,空烟合望新。落梅轻去影,乳鸟乍啼晨。碧水涵苔暗,流光散露匀。良宵仍蕴藉,凄恻奈何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诗中“向夜月迎人,空烟合望新”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夜空中的明月在迎接黎明的曙光,而天空中的烟雾也随风飘动着,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夜晚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诗句“落梅轻去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始晴”的意思是:春日的阴雨终于停歇,天气开始转晴。“南飞双鸟白”,白鸟指白鹭,是诗人眼中的美景;“西上一星明”,明亮的星光,在诗人眼中是最美的景致,所以用“明”来修饰它;“润叶沾青露”,绿叶上沾了晶莹的露珠,绿得更加鲜艳;“凉萤傍紫萍”,小虫在绿色的水草上飞舞,显得格外生机。“当年未萧瑟
【注释】 吴茧(jiǎn茧)初成练:蚕吐丝后,经过缫丝加工,成为丝线。 商声:商音。指弦乐器的调子。上弦:弦乐器在调好音之后,将系弦的钩弦拉直,使琴弦绷紧,以备演奏。 到来拚落叶:等到秋天来临,树叶凋零。拚,同“拼”,勉强。 先事怪鸣蝉:首先听到蝉鸣。怪,奇异。 暗湿三更露:天还未亮时,月亮还在天空中,露水已沾湿了树枝。 公收万里烟:诗人自喻为高士,隐居于深山之中,远离世俗,如同仙人一般。